麻栗坡县城西去20公里,有一个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叫分水岭。
走进这个小山村里,有一幢别具一格的房屋,这是一幢区别于一般砖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带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在白色墙体上 “毛泽东思想万岁”几个繁体大字异常醒目,与大门头上悬挂着镶有“麻栗坡县知青记忆博物馆”的匾牌相映生辉。
走进博物馆大门,迎面扑来的是琳琅满目的实物、图片展品和文字说明。这些古朴的实物展示中,有锄头、镰刀、背篮、犁、耙、马鞍等劳动工具,也有石碓、石磨、煤油灯、土灶、火塘、铜壶、闹钟、油帽等如今也难得一见的生活用具,还有泛黄的毛泽东塑像、像章、《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日记本、文件、信件、衣裤、帽子、相片、粮票、布票、购物本……仿佛将人们带入20世纪中期那个让广大知识青年激情燃烧的特殊岁月……
1968年底,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城里的干部职工,争相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一些家居农村的知识青年也积极报名回乡参加生产劳动,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69年1月,麻栗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将县内城镇户口的知识青年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或插队或单独建立知青点进行安置,先后在麻栗坡、大坪、新寨、八布等公社的几十个生产队和新寨公社林场、八布水果场等地建立知青安置点,安置知识青年进行劳动锻炼。
1969—1977年,8年的时间里,麻栗坡县共有230名知识青年参加了这次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
为记录这段特殊背景下的特定历史,有效保护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激励后人。2009年5月,麻栗坡县选择当年插队知青人数较多,又较为集中,至今完整保留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集体住过的住房,交通便利的大坪镇分水岭村小组建立知青记忆博物馆。征集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使用过的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各种实物、照片在馆内展示,以供人们参观学习,接受历史教育。
博物馆里的每件展品,都犹如一本无言的史书,记录下了在那个特殊年代,知识青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所发生的一切!
— END —
政府授权店铺 文山三七专卖
(扫码进入)
来源《文化文山·麻栗坡》
编辑:吴小梅
审核:赵丽、陈家媛
责任编辑:郭强
主编:刘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