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舒圣祥

3月1日起,《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正式实施,规定外卖商家应当在经营者信息页面的显著位置以视频形式实时公开食品加工制作现场,并使用封签对配送的食品予以封口。不公开不封口都会受到相应处罚,消费者有权拒收。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4.69亿。点外卖,成了很多人的日常饮食方式。守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外卖餐饮食品安全质量,因此是直接关涉民生利益的大事。此前有媒体报道过的外卖员朝食物吐口水或者食用顾客外卖等恶劣行径,虽然在数量上只是极少数,其中食品安全风险漏洞却暴露无余。

用小小的封签,给外卖加装一把“安全锁”,是堵住外卖食安风险漏洞的创新举措,也是保障外卖餐饮安全的有效之举。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地方在积极推行外卖封签,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确保外卖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同时也是对商家和配送人员的规范和保护,规范操作才能规避责任,才能履行好对消费者的安全承诺。

对于标的物的包装方式,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是,应当按照约定的包装方式交付标的物;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应当按照通用的方式包装;没有通用方式的,应当采取足以保护标的物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包装方式。将外卖封签写入地方法规,事实上增加了一类法定的包装方式。外卖包装,应当首先符合法定的封签要求。

除了外卖封签之外,浙江的该条例还对“外卖商家在经营者信息页面显著位置以视频形式实时公开食品加工制作现场”提出了明确要求。换言之,外卖商家的店铺可能需要增加一个直播窗口,因为必须是实时公开,所以还不能是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只是一个监控画面,但必须让消费者看得见食品加工制作的现场。

在直播带货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的当下,以直播方式确保食品安全,其实是多赢的选择。对消费者来说,实时看得见,当然更放心。而对外卖商家来说,既是有效监督的方式,也是品牌打造的过程。商家砸钱做广告为了什么?说白了,广告就是一种质量背书,以此建立消费者信任。同样,直播外卖加工现场,也是一种建立信任的创新,还省了广告费。

通过直播技术消除生产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令外卖加工制作全流程实现可视化,以技术的方式更好地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看似一个小小的创新,对外卖商家来说,打开的却是一片广阔天地。当信息更为透明,竞争也会更加公平。当然,这也需要严格规范外卖平台,避免增加外卖商家的成本,抑或成为外卖平台赚钱的路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外卖封签也好,外卖直播也罢,守护外卖安全,需要更多类似创新举措,让消费者共同参与监督。

作者简介:舒圣祥,合肥执业律师,资深评论员。

法律咨询邮箱:15256539424@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