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是家和工作两点一线,有了闲暇的时间还想在家多煲会儿电视剧、睡会儿懒觉,“生命在于运动”这句真理早都抛掷脑后了,身体长期缺乏运动,免疫力开始下降,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疾病找上门,很多人都喜欢用一句“人老了,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了”来解释,其实你不能总让衰老“背黑锅”,衰老不可逃避,但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延缓。

最近有一个关于“延缓衰老的十大习惯”在朋友圈流传,大家讨论纷纷,看看自己能符合几条,结果发现能达到满分的人寥寥无几,其中排在首位的是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其次就是每天保证适度的运动,能养成运动的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对于运动能延缓衰老很多人还是持有怀疑态度,虽说运动使人健康,能够预防疾病,但是衰老是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运动真的有用吗,难道可以包治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运动真的可以延缓衰老吗?

一直以来延缓衰老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女性为了留住青春买了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吃了各种各样的补品,瑜伽、健身房定时去,甚至戒糖戒辣戒主食,只为了能让自己青春永驻,衰老晚点“赶上”自己,每天坚持运动对延缓衰老真的有效吗?

为了找寻其中的联系,许多学者都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澳大利亚学者发现人体肌肉中会产生一种对胰岛素有影响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和衰老有关,为了证实这个想法,他们用小白鼠进行了一次实验,每天都让小白鼠进行10分钟的锻炼并对它的肌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经过五周的锻炼后小白鼠的肌肉中产生了一种叫NADPH氧化酶的物质,这种物质会随着锻炼在肌肉中不断增加,从第一次增加1.5倍到第五周增加4倍,这种通过运动所产生的氧化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衰老,降低肥胖的几率,所以赶紧运动起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动有两面性,适度运动延缓衰老,过度运动会损伤身体、加速衰老的步伐

万物都有利弊,运动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把握住度反而还会损伤身体。我们分别来看看运动有哪些利弊。

每天适量运动延缓衰老

运动使人健康、运动使人年轻,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作用很多,可以增强肌力、骨质。我们身体长时间缺乏运动,肌力、骨质都会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中的营养成分逐渐流失,容易患得骨质疏松症,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损害很大,通过每天的适量运动可以提升骨骼的舒张力,增加肌力,还可以增强骨骼的弹性,延缓骨骼老化;每天适量运动还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延缓神经系统衰老,除此之外,还有改善呼吸、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可见,坚持适量运动的好处真的很多,但是万物都离不开个“适量”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可能会损伤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度运动损伤身体、加速衰老的步伐

运动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为了盲目攀比,有些人和同伴一起去运动,容易产生一种攀比心理,看谁运动的多,强度更大,殊不知,这样的攀比还会导致身体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加速衰老的步伐,尤其是那种长期不运动的人,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血管供血异常,处于缺氧的状态,这种状态很容易发生“猝死”的情况。

综上所述,坚持每天运动的习惯确实对延缓衰老有效,可是如果运动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那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建议运动原则为一周6次以上的锻炼,每次运动在30分钟以上,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切勿运动过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18—25岁:这个阶段可以适当的做一些高强度的运动,本身体质比较好,运动频率也可稍微提高,基本所有运动种类都可以选择,如:跑步、打球等。

26—45岁:人从25岁,身体不同器官开始慢慢走向衰老,所以26岁之后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延缓衰老。再加上这个年龄代谢会慢慢下降,运动可以预防发胖。这个年龄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瑜伽等运动方式,每周3—5次。

46—65岁:这个阶段身体开始逐渐衰老,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尤其是骨骼方面的疾病。这个年龄段多运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健骨。可以选择慢跑、打羽毛球、健步走等运动方式,增加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如果身体感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运动的话,可以多选择户外运动,因为可以晒到太阳,补充维生素D。

65岁以后:65岁后要控制运动时间,如果身体允许,可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就算之前有常年运动的经历,也要适度的缩减运动频率,要动静皆宜,过度运动会加重身体的负担。

总而言之,运动的确可以延缓衰老,但是重在坚持,任何事情坚持都很难,又何况是“动起来”呢?另外还要提醒大家,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适度,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停止运动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参考资料:

1. 《科普:终生定期运动有助减缓衰老》·新华网·2018.3.11

2. 《身体早就告诉你,能活到多少岁!想延缓衰老,在对的年龄做对的事》·生命时报·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