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的飞夺泸定桥, 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22位勇士临危受命组成突击队,冒着河对岸敌人猛烈的炮火,踩着十三根铁索,经过激烈的战斗,冲到对岸夺取了泸定桥,打通了红军北上的道路。22位勇士中,有四位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战事非常紧张,打下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前进,22个勇士的名字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后来他们大部分又牺牲了,以至于到了解放后,没人知道是哪22勇士夺取了泸定桥。这不得不说是党史、军史上的一件憾事。

1975年,泸定县成立了一个长征文物调查小组,开始着重寻找二十二勇士的情况和下落。经过不懈的调查和找寻,直到2019年,完全确认身份的有5人,只知姓名的有7人,一共12人,而其余10人则连姓名都不知道。

这12位勇士中,没有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镇的陈友年的名字,但当地老百姓,从建国后就一直确信,出生于石仔边新屋里的陈友年,就是夺桥22勇士之一。

石仔边新屋里,方志敏曾在此办农民讲习所,彭德怀、滕代远的四、五路红军也在这驻扎过 。陈氏虽是当地富裕旺族,但在这些革命先驱的影响下,很多陈氏子弟都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先后有12人为革命牺牲,其中有8位可在江西省烈士博物馆查到档案,在井冈山烈士纪念堂纪念碑上刻有名字。

另外4人,就查不到名字了,但当地人都知道。小名年仔的陈友年,就是那查不到名字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讲陈友年,还得从他父亲说起。他父亲名叫陈铁夫,是当地早期革命时的先锋人物,很早就和一起在南昌读书的同乡陈竞进参加了革命,莲花苏区好多标语和宣传画都出自他的手笔。1928年,莲花红色独立团奉命上井冈山整训,陈竞进是团长,陈铁夫委托他带着自己的儿子陈友年上井冈山,怕家族受牵连,就对外谎称友年失踪了。这时的陈友年,还不到16岁。

独立团整训完毕后,陈竞进留在红四军军部工作,陈友年就留在红四军,加入了中央红军序列,直至1935年参加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之战而英勇牺牲。

陈友年牺牲时的情况,是解放后返乡的老红军陈祖清讲的。当年他和陈友年一起上的井冈山。陈祖清长征到达延安后,又去了东北抗日,身负重伤,半边屁股几乎炸没了 。部队把他托付给了地方,由延寿县县长安排在当地六合区养伤。后来听说家乡解放了,他便辗转回到了家乡。

当时陈祖清和陈友年在一个连队 。陈友年是连排级领导、党员,历来作战勇敢,因此被挑选进了敢死队,陈祖清却没选上。陈友年知道这一次战斗非同一般,感觉这次回不去了,临战前找到陈祖清,说:“夺取泸定桥前委决定的,我进了敢死队,我可能回不去,多半是要牺牲,我这个包袱请你交给我家人(衣服类),并告诉家里我的情况,安慰我奶奶”,然后就匆匆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包袱,陈祖清一直带在身上,可惜在抗战期间,包袱遗失了,他心里觉得非常愧疚。

战斗打响后,陈祖清站在岸边,焦急地望着陈友年和其他勇士在铁索桥上向前冲,内心是多么希望年仔能闯过这一关啊!可是,冲在前面的年仔,还没到桥中央,就中弹掉下河去了。

眼睁睁看着陈友年一眨眼就没了,陈祖清浑身发抖,眼泪夺眶而出,想喊却喊不出。

此后,陈友年牺牲时的情景,一直印在陈祖清脑海里,挥之不去。

陈祖清回乡后,就住在陈友年以前的屋子里。陈友年家已经没什么人了,他奶奶1948年去世了。每天吃饭,陈祖清总是先盛一碗,放到陈友年牌位上,然后自己才吃。后来村里看他是老红军,为革命吃了苦,准备分几间房子给他,陈祖清说,我不去,我就住在年仔这几间屋里,他家没有人了 ,我走了没人给他上斋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陈祖清好不容易娶了个老婆,政府给他拨专款盖了房子,这才搬走,之后也是经常过来给陈友年上斋饭。

解放后土改,陈友年家被评为了地主。村里人想为他申请烈士,可他没有后代, 又是这样的家庭出身,就是去政府申请也没有用。再说事件又远在四川发生,不像在家乡的事迹有目共睹,而且只有陈祖清一人所讲,这件事就这样一直搁置了。

后来,陈友年的外甥女被人骂:“你舅舅是泸定桥的勇士又怎样?还不是被狗X煞哩一样。”

外甥女听了气愤不服气,请人帮助向县民政局打报告,要求为舅舅正名,结果不但报告石沉大海,反被人训斥一顿,说扰乱政府政策,地主份子还妄想评烈士! 她被吓得到年老都心有余悸。

2019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工作人员打听到,甘祖昌将军曾经在新疆工作期间提到过一位名叫陈友年的烈士,可能是夺桥勇士之一。甘祖昌将军就是那位闻名全国的回家当农民的开国少将,他就是莲花县人。纪念馆派出人员赶到江西,采访了甘祖昌将军的夫人龚全珍,但因为时间相隔太久,老人也无法确认。他们随后赶到陈友年位于萍乡市莲花县的老家进一步了解,却因年岁已久,材料不足,纪念馆最终也没有确定,陈友年是否就是22勇士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党史专家表示,只凭陈祖清一人所述,还不足够让陈友年评上烈士,更不足以确定为22勇士之一,必须有其他的证据佐证。可是为啥他的材料就几乎没有呢?据专家推测,可能是陈友年入伍后改了名字了,在部队里不叫陈友年。当时参军的红军战士,为了家属不受连累,很多都改了名字。 就像22勇士里确定了身份的廖大珠、王海云,应该也改了名字,参军前不是这个名字,所以80余年了,二人的家人都还没找到。

如果陈友年入伍后用的是另一个名字,那另一个名字的所作所为,能使人相信就是陈友年做的,真是天大的难事啊!

2005年,陈氏重修族谱,关于陈友年,上面只有寥寥数字:奎林长子,友年(号年仔),未婚,长征途中牺牲在泸定桥。

一个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勇士,他的英灵还在千里之外飘泊,却除当地人外无人知晓,想想都令人心酸!陈友年的事情是陈祖清心里的结,是新屋里所有人的心结,也是整个莲花县人民的心结。

2019年9月,莲花县各界人士组织起来,远赴四川,28日在泸定桥边,按老家的规矩,迎接陈友年的英灵回归故土。“陈友年,我们来接你回家了!”悲伧的呼喊,和着澎湃的江水声,令人动容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9日,泸定之声以《今天,迎接英雄回家》报道了此活动,最后一段话是:

山河已无恙,英雄可归家。

春来草木深,折菊祭故人。

洒泪清明路、雨润花作声。

英雄尤浇筑,万古亦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