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7月17日,随着成都市殡仪馆负责人将全部钥匙交到了房管局工作人员手中,在市中心待了46年的成都市殡仪馆正式迁出了市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7月以前,成都市殡仪馆位于老马路片区。这个位置夹在群众路和致民东路中间,前有成都市老年大学,后有四川音乐学院,可谓是“与九眼桥酒客为友,和红瓦寺食客为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的“老殡仪馆”为什么会建在市区繁华地带呢,这个故事还得从一个尼姑庵说起。

康熙55年(1716年),成都城新建了一个尼姑庵名为法云庵。这个尼姑庵便是成都市殡仪馆的前身。

民国时期,九眼桥附近有两大著名的“凶地“,一是位于九眼桥西北面的“下莲池刑场”,二是九眼桥东侧几百米的”莲花池刑场“。这两大刑场紧靠老城墙,传说中刑场附近杂草丛生,穿插着一棵棵泡桐树,大白天都阴冷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述两个刑场被行刑而死的人,若是没有人收尸,则会被老成都人俗称“干鸡子”的乞丐,拖到名为“黄天荡”的乱坟岗(今宏济路市场附近),用破席裹尸“软埋”。于是乎,黄天荡附近长期都有上百条野狗乱窜,即使大白天行人都需拿着打狗棒结伴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有亲朋好友收尸,则大多数会暂停榇于地藏庵。这处地藏庵庵内空房和两廊专门用于停放灵榇,庵里的尼姑们便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这种尼姑庵里停放棺材的传统延续到解放前后。

1957年,法云庵直接改成了成都市殡仪馆,也不足奇怪了。这就是成都“老殡仪馆”为什么会在市区繁华地带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再往深层次想,为什么九眼桥附近会建有一座尼姑庵呢?根据老辈子的描述,九眼桥这一片地儿,几千年来一直就很诡异。古书里记载的“怪力乱神“故事很多,除去两个大型刑场的传说外,九眼桥本身也有很多神奇的故事。而成都民间流传的鬼故事,也大多以九眼桥、红瓦寺片区为背景。

至于修建尼姑庵是不是为了镇住某些东西,恐怕就只有当时的人才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7月17日,随着老马路片区旧城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成都市殡仪馆迁出了二环路。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成都市殡仪馆的工作都由东郊、北郊两座殡仪馆接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成都的东郊殡仪馆和北郊殡仪馆也是几经改造。

2003年的时候,计划在琉璃场火葬场附近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新殡仪馆,建成之后就将东郊殡仪馆就迁至该地。仅仅5年之后(2008年),成都东郊殡仪馆就迁往了三圣街道办事处大安桥村,一直使用至今。

值得一说的是,东郊殡仪馆就是老成都人常说的“琉璃场殡仪馆“,但实际上在老成都人印象里它是作火葬场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凤凰山附近的北郊殡仪馆在一年之后,直接被扩容成为了新的“成都市殡仪馆“。这座殡仪馆比原来的大了足足四倍。由于旁边还有磨盘山公墓和石岭公墓,所以这里也被老成都人戏称为“成都的八宝山公墓”。有时候听到老成都人说北郊殡仪馆,也就是这里的旧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环路迁到三环路,不止是成都殡仪馆的扩建,同时也是成都丧葬行业的拓展。现在除了上述的两座殡仪馆以外,还有新都东林殡仪馆、大邑龙门殡仪馆等八座殡仪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个有趣的巧合。

从老马路的成都“老殡仪馆“,到琉璃场的火葬场(殡仪馆),再到现在大安桥的东郊殡仪馆,三处位置几乎是在一条直线上。更巧合的是,每次殡仪馆向外迁移的距离都是5.4公里。

你们说这里面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讲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