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忆中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大集体的时候,每年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生产队里都要杀年猪分肉。

猪是生产队里喂的。每年队里都喂几头猪,由专门的人负责饲养,年底的时候,两头大点的猪长到一百六七十斤,全队一百五六十口人,每人能分二斤肉。这是一年中社员最盼望的时候,因为平时各家各户很少吃到肉,只有过年的时候队里分了肉,才能吃上肉。谁家人口多,分的肉就多,人口少,分的肉就少。那时候没有冰箱,腊月里气温低,生猪肉能放好多天也不坏。各家各户分了肉,一般都是挂在堂屋里特别显眼的地方,预备着过年,一家人每天进进出出,抬头就能看到一大块肉,心里顿时升起一种幸福感,仿佛看到那一块肉,就感到日子有希望,有奔头。有人来串门,看到屋里挂着的一大块肉,一般都会说些过年的好话,言语中带着羡慕和夸赞,说得主人心里美滋滋的,满脸的自豪和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有一年,腊月二十五那天,第五生产队里一大早就开始组织人忙活,准备杀猪分肉过年。逮猪的时候,队长犯愁了,一头猪有一百六七十斤,可另一头猪多说有一百二十斤,还没长成个,杀了可惜,不杀它肉不够分的。

“六队里多一头猪,”有人建议,“要不借他们队里一头猪,明年再还给他们一头猪。”

原来,六队里每年杀年猪分肉的惯例,也是每人二斤,这一年他们队里的猪饲养得好,杀两头分肉就够了,还有一头,也已长到一百七八十斤。

“这倒是个好办法。”有人附和说,“就是不知道六队里的社员同意不同意。”

“我去跟六队的队长商量商量,”队长说,“要是能行最好,真不行的话,要么把那头小点的猪杀了,每人少分点,要么就是不杀那头小点的,今年每人分一斤肉。”

说完,队长就去找六队队长商量去了。

这边负责杀猪的人忙活着,很快就将猪圈里的一头大猪杀完了,收拾完毕,就等着队长回来看下一步怎么办。

“白搭!”队长回来说,“磨了半天嘴皮子,费了半天唾沫星子,人家不愿意!”

“怎么说?”

“人家说借给咱队里杀了分肉,还不跟杀了猪他们的队里社员每人多分一斤呢!”

想想也是。一头猪好不容易喂大了,过年的时候,哪个社员不希望能多分一斤肉啊!

“要是他们队里杀了分肉,那人家每人能分三斤,咱队里往年每人分二斤,今年每人分一斤,差距太大了……”一个社员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队和六队就隔着一条街,两个队的牲口栏(喂牲口喂猪的场院)都在村头,隔着一条路,分肉的差距一大,社员们过年的情绪一低落,影响来年的劳动积极性,这一点队长心里很明白。沉思了一会,队长决定再去跟六队的队长商量商量。

这一回,五队队长在跟人家商量的时候,让六队队长选了几个思想先进的社员群众作为社员代表共同商议。

五队队长拿出一包香烟,每人分了一支,然后把借猪的事说了,并且保证第二年还给人家一头更大点的肥猪。

“这事真不好办!”几个社员代表觉得不好跟本队的社员交代,“大家伙都看着哩!”

结果仍没谈成,队长只好悻悻地回来了。

“逮那头小点的猪!”队长对那几个等着杀猪的社员说,“把那个小点的杀了分肉!”

“不行啊,队长!”老饲养员跑过来说,“它太小了,正是长个的时候,杀了太可惜了!”

“那怎么办?”队长说,“不杀这个,又借不来猪,社员少分肉又都不乐意,我这队长也不好当啊!”

“过去逮猪!”队长一声令下,几个人就开始往猪圈边走去。

“啧,啧啧……”当几个人正准备下手逮猪的时候,忽然停下了,眼看着那头猪的确不大,杀了真的很可惜。

“队里的猪,队长说杀我也拦不住……”饲养员走过来说,“就是觉得太可惜了!”

“要不这样,”饲养员走到队长面前,说:“你给大伙说说,今年每人少分一斤肉,明年咱队里多喂两头猪,我好好喂,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杀一头猪,每人分一斤肉,过年的时候杀两头猪,每人分二斤肉,还可能更多!”

队长征求大家伙的意见,除了几个年龄大的老党员赞成,其他社员谁也不吱声。

“不行,不行!”旁边等着分肉的小孩子们一听说分的肉少了,都不赞成,乱嚷一通,边嚷嚷还边拍着手掌喊:“吃肉!吃肉!”

“哪家的孩子们不都盼着过年能吃上几回肉啊!”副队长看了一筹莫展的队长说,“小点就小点吧,少分点就少分点,大人可以少吃点,得让孩子们过年拉拉馋(解馋)!”

最后的决定,是把那头小点的猪杀了分肉。

“我看看!”饲养员一看拦不下了,走到猪圈门前,“唠唠唠”地唤着那头即将被宰杀的猪。

这头猪对饲养员太熟悉了,从小都是由他悉心照料,大半年来它对饲养员几乎可以说都已有了感情,只要听见饲养员唤它,便很听话地走过来。

可能以为饲养员又来喂它了,这头猪从窝里爬起来,摇着尾巴走到饲养员面前。

只见饲养员蹲下身子,一边用手摸着猪脖子,捋着猪背上的鬃毛,一边小声说:“认命吧……就看你的造化了……”

说完,饲养员站起身,一手打开猪圈门,一手猛拍猪屁股,只见那猪“嗷”地叫了一声,冲出圈门,冲出场院大门,一溜烟跑远了。

接下来不用说也都能想象得出,这一百来斤的猪,正是发育生长的好时候,一旦出了猪圈,就有了它自由奔跑的天地,人想追上逮住它绝非易事。

队长来不及抱怨饲养员,赶紧组织人去追那头跑得无影无踪的猪。结果,人们追追停停,停停追追,那头猪不时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可就是逮不住它。

看来,这猪是杀不成了,这一年只好每人分一斤猪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队长派两个人继续追踪,只要那猪丢不了就行,早晚会有逮住或回来的时候。

事实上,都知道那头猪不会跑多远的,村头是一条围着村子流淌的河,有河挡着,有人追着,它早晚还是生产队里的猪。

快到吃午饭的时候,六队里的队长来了,走到队长面前,两个人嘀咕了一阵子,具体说了什么,都没听很清,旁边的人只听见这么几句:“都是一条街上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原来,六队队长跟社员商量了一下,这一年过春节,他们队里三头猪,杀两头,每人分二斤肉,答应把另一头猪借给五队,只要明年再还给他们一头一样大的猪就行。

就这样,那一年腊月二十五,第五生产队里借来六队的一头猪,每人分了二斤多肉。

这一天下午的时候,老饲养员让队长把那两个追猪的人叫了回来,他一个人到村头田地、河边去寻猪。

结果没费多大工夫,老饲养员就回来了,跟着他回来的,还有那头跑出去的猪……

————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首发2022-01-26 17:42·作者今日头条号“大汶河文化故事会”,图片选自今日头条免费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