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斌山水画,画出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让你如临其境。自元以后,江南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于此,形成了有共同地域特征并颇具影响力的画家群。时至今日,他们更是秉承宋元文人画传统,创立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文人画新潮流。作为一位现当代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艺术家,肖文斌历经了学习传统、发展传统和变革传统的过程。但是,青年时代对传统的临习和学院体制化的强大惯性,似乎并没有对他的山水画创作造成过多的束缚,他的作品无论是鸿篇巨制的大山大水,还是清新雅致的家山园林,皆为沉浸式的徜徉于田园胜景之间,山情水境可谓千回百转、恬静雅淡,写尽了对家乡富春山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在我看来,他的很多作品表现的不仅仅是家乡田园山水本身,还包含有借此凸显文人阶层处世之道的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肖文斌的山水画,其作品无疑受到宋元明等山水画风的影响,犹以元代黄公望“云游在外”的创作思想为最,肖文斌曾直言:“富春山居图源于生活,是自然的,又高于生活,看了使人舒服、亲切、身临其境。富春山居图对我的启发自然很大。”黄公望无疑是骆松涛绘画上的精神向导,但他并没有盲目崇拜黄公望也没有亦步亦趋地固守传统。他研究黄公望,着重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黄公望绘画中的笔墨韵味,并根据个人心性和对传统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文斌的山水画常带有一种浓郁的家园情怀,他的作品大多以身边的自然景物作为审美对象,确切地说以富春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以及沿途乡村城镇作为表现对象。他崇尚自然、注重写生,所追求的又不全是外物自身,还有心灵之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创作灵感来自写生途中,经过后期酝酿完善,最终描绘出兼具气势磅礴、浪漫美好的山水景致。从构图上就能看出来,这幅画采用了焦点透视的方法,近处的大山成为画面主体,远处为江河平原。传统山水画,最高的那座大山应该在画面远景处,落笔在画纸上方。肖文斌这样画,很有打破常规的勇气。传统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的画家,为此创造了一系列表达疏密节奏、韵律起伏的表现手法。为了强调空间感,古人采用了“近小远大”的画法。通过视线不断提升,表现空间由近到远。传统国画技法是否可以融合西方绘画理念?当然可以,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引下,画家们行万里路,采风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用笔用墨趋于传统,构图表现为焦点透视。同时,肖文斌在创作中讲究文人气质,强调意境。人们常说,壮美山河如画卷,肖文斌将其描绘出来了。用传统技法创作新式山水,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传统笔墨如何描绘现代化建筑?肖文斌想到了用色彩解决,看着古雅内敛的青色让人忽视了建筑的外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水画可以画出时代特征,山水画可以通过构图增强表现力,山水画可以像肖文斌这样画,亦古亦今,充满浪漫豪情。创新有多难,求变有多苦,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看不到这些背后的故事。这说明肖文斌的技法已经相当纯熟,让人觉得画山水本该如此。他已经进入享受创作的阶段,带给观众的也是享受。古人画山水,也有歌颂江山如画的作品,比如北宋的《千里江山图》。肖文斌画歌颂式的作品,拿什么和古人一较高低?肖文斌很聪明,他没有放大高雅寂寥的审美情趣,而是表现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画中处处有欢乐,处处有歌声,他找准了雅俗共赏的情趣,将其无限放大。充满新鲜感的作品,让人感觉到亲切的作品,更让人觉得自豪的作品,这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带来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欣赏画面,心情激动的时候,不要忘记肖文斌追求的国画本质就是动人动情。好作品应该有感染力,有代入感,《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这样的好作品。描绘时代主题的作品,会不会过时?可能有观众看完《春风又绿江南岸》会有此疑问。其实,换一个角度想,时代性就是作品的特性,有特性的作品又怎么会过时呢。《春风又绿江南岸》画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山水,这样的作品源于生活,记录时代变化,将会留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