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简介
2017年伊始,为提高村居家养老中心老年人的就餐质量,让老人们老有所安、老有所乐,高坑村两委发动全村在外企业主、乡贤,还有在外工作的白领以及普通村民组建了“高坑村爱心群”,每人每月自愿为爱心基金出一分力。30元,50元,100元,建群以来,群里每个月都会出现好几次“红包雨”,这一下,就是4年,累计捐款20余万元,基本能保证村里70岁以上老人的三餐支出。
爱心群除了用于老年食堂的集资,还起到了募捐村庄建设资金的作用,功能逐渐扩大,村居改造、古建筑修复、戏台搭建、洗衣房建设等都离不开它的爱心捐助。如今定期在群里献爱心已经成为群成员的习惯,爱心传递,形成良性循环,为村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016年,高坑村办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和其他村子一样,按照老人年龄进行适当收费:90岁以上免费吃,75岁至90岁每天交3元,70岁至75岁每天交8元。可自从食堂开办之日起,来此就餐的老人并不多。
那时,现任支部书记的陈建伟还是高坑村村主任,他心里嘀咕:“为什么老人不愿意来食堂吃饭?”高坑村人口约900人,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有130多人,老有所养是高坑村村两委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搞清楚原因,陈建伟开始家访。
“家里烧点饭菜,几块钱就可以吃一整天。”一连问了十几个老人,大伙儿的回答很一致。原来,还是费用的问题。可是,高坑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怎么破题?
正当村两委犯难之际,村里发生了一次火灾,是一名老人在家用土灶烧饭引起的。几天后,又发生煤气泄漏事件——一名老人烧饭后忘了关煤气瓶。“必须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不仅是为老有所养,更是为了老有所安、老有所乐。”2017年上半年,在一次村两委会议上,陈建伟提出组建“高坑村爱心群”,以此发动乡贤的力量。
“要做成这件事靠几个人肯定不行,要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当时的村监委主任陈国强率先响应。陈建伟相继联系了在浦江办企业的陈巧莲,在广州做生意的陈春松,还有浦江向日葵公益组织成员陈阳红,建起“高坑村爱心群”,为的就是集资解决高坑村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高坑村爱心群”建立后,5名创始群成员将有爱心的乡贤拉了进来,并把群二维码分享到相关的微信群里,希望更多村民加入。
“我们都是普通的打工人,哪有钱做公益?”
“捐钱应该是大老板的事,我们捐了,也不够。”
高坑村村民群里激烈的讨论,让陈建伟有了主意。他建议制定第一条“高坑村爱心群”群规:群成员每次捐款不得超过100元。
“捐款数额当然是越多越多,为什么要限制?”一些条件好的乡贤不解。
陈建伟说,爱心不分大小,做公益更是长期的过程,细水长流很重要。“如果捐多了,一些生活条件一般的人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一些企业主可能会产生攀比心理,这些都不利于爱心群的发展。”他认为,只有让群成员没有负担,在大伙都有能力的前提下奉献爱心,公益才能长久地做下去。
不到两个月,“高坑村爱心群”人数暴涨,当中不仅有企业主、乡贤,还有在外工作的白领以及普通村民。“爸妈在村里能安度晚年,我们在外面也能安心奋斗。”不少群成员表示。
每天,“高坑村爱心群”都会出现好几次“红包雨”,一次至少有二三十个红包,金额10到100元不等。为了妥善保管善款,陈建伟在群里招募了一名“财务”,每收到或支出一笔善款便在群里公告,接受监督。
走在路上,记者碰到88岁的陈丰景。“我们村老人吃饭不收钱,其他村的人都可羡慕嘞。”陈丰景的嘴角扬起,竖起大拇指夸赞村里的养老事业办得好。
这些年,高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村居改造、古建筑修复、戏台搭建、洗衣房建设……除了政府拨款和村集体出资外,爱心善款是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用陈建伟的话说,高坑村的爱心会“传染”。
“作为高坑村的一分子,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为村庄发展作贡献。”陈巧莲不仅是“高坑村爱心群”的创始成员,更是高坑村各项事业的捐款大户。前些年,高坑村要修建戏台,她一次性拿出50多万元来支持村庄建设。
在高坑村戏台一侧,立着一块功德碑,记录着百余位捐款人及捐款明细。“爱心群除了用于老年食堂的集资,还起到了募捐村庄建设资金的作用,功能逐渐扩大。”募集村庄建设资金时没有金额限制,群成员可以选择捐或不捐、捐多捐少;每一笔善款的开支明细都会在群里公布,一一记录在册……
“因为爱心群的助力,村子发展越来越好,村民和谐、团结,村务顺利多了。”陈建伟说,现在只要在“高坑村爱心群”里发个募捐通知,便能筹到善款。“要妥善使用善款,对得起大伙的爱心和信任。” 为了在经济上避嫌,陈建伟去年不再担任“高坑村爱心群”群主,让村里威信颇高的陈家兴接手。“以后村集体经济搞上去了,爱心群依然会坚持办下去。”陈家兴说,“高坑村爱心群”早已不仅仅是募资的载体,更是村里善美的源泉。
来源:虞宅乡人民政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912260950@qq.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