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咱们就说到楚国人的浪漫,对死亡并不畏惧,相反还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虽说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推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少中原地区的人们也逐渐摆脱原始神话意识,从而走向理性的孔孟思想。

然而在长江流域附近的楚地,依然保留不少好巫信鬼神”的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巫祝文化。

其中,这幅画便是很好的体现----《人物龙凤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不仅有龙,而且还有凤!

对比之前历史书讲到的《人物御龙帛画》,而这幅《人物龙凤图》同样也是表现出龙凤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的场景。

这幅画纵31.2厘米,横23.2厘米,画中右下方是一个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身穿锦绣衣裳、头上梳着一个垂铐,双手合十且册立的静态,似乎正在向龙凤作为祈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女子面容清秀,垂髻曼需,宽袖长裙,对应《楚辞•大招》所提到的“小腰秀颈、若鲜卑只”,推断这是一个典型的楚地细腰女子,且从衣着来看,这位女子应该是中等贵族身份。

女子的头上还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

而左侧又画着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女子脚下还画着一条舟,是引鬼魂升天的龙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一龙一凤、一人一舟,描绘着这女子正在虔诚恭敬地为墓主祝祷,祈祷墓主人的灵魂能够被引领升天。

也正反映出当时楚国巫风盛行,当时楚人认为只要能够将魄体保存妥当,便能够引魂升天,也体现出古人对浩翰的天界充满着神秘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龙凤图》出自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楚墓,而陈家大山,跟浏城桥子弹库,可以称得上长沙楚时代文物的地理中心。

要知道,上世纪30-40年代,长沙盗墓成风,政府当时有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监管,

这就导致不少大户工商业主、军政要员、古董商、当铺、钱庄或票号商人等,通过盗墓贼等方式进行收购、倒卖文物或私藏。

《人物龙凤图》曾在1949年2月被盗墓贼谢少初所挖走,但因这幅画破烂不堪,于是将便宜价格卖给了湖南古董商蔡季襄。

当时蔡季襄也意识到了这幅作品的重要性,于是想尽各种办法,最终将这幅图收藏起来,并且找人临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对时局的误断和担心。

蔡先生当时正打算将所存的文物全部销往国外,正当这些文物均已装箱准备运往时候,好在湖南省工作人员立即扣押下来。

最终,蔡先生将全部文物全都捐献给国家,其中便有这幅《人物龙凤图》,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而蔡季襄也被当时省人民政府委员方叔章和文管会陈浴新力荐,聘他到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当文保委员,成为国家考古工作人员。

这幅中国历史保存最早的帛画,至今依然安静在湖南省博物馆,等待着后人欣赏。

参考文献:

【1】蔡明杰.浅析《人物龙凤图》帛画的构图思想和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7(07):87.

【2】马丽娜.评《人物龙凤图》中墓主人的形态特征及其画卷内涵[J].美与时代(中),2015(0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