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要问长沙不可错过的打卡景点,那么橘子洲一定榜上有名。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起初这个地方只是湘江下游的一个小沙洲,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沙洲也逐渐扩大成为湘江沙洲面积最大的沙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沙洲,何以成为了长沙的地标?

据历史记载,橘洲生长于晋惠帝永兴二年,也就是305年,原有桔洲、织洲、誓洲、泉洲四岛,随后历史的更替,到了清朝便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岛。

自古以来,橘子洲横贯湘江江心的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因此也成为了不少过往商船及迁客骚人来这里停留。

在初唐到唐末五代的300多年里,无数诗人如,骆宾王、孟浩然、杜甫、韩愈、柳宗元、张九龄都曾在这里吟诗作对。

而到了南宋时,辛弃疾就留下“长记潇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的名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橘子洲原本是三个互不相连的洲岛,分别称为上牛头洲、下牛头洲和水陆洲。

在公元983,也就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当时湖南正逢大旱,湘江长沙段小河露底,三洲又连接在一起。

而刚好这一年,长沙出了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王世则,他曾以《六合为家赋》获进士第一名,官右正言。

在淳化元年,也就是公元990年正月作为北宋外交官,出使交趾(今越南),次年返回汴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到了1904年,长沙辟为对外开放商埠。

于是洲上又建造英国领事馆、长沙关口等建筑物,甚至还专门盖了一座万国俱乐部,而原先洲上的渔民和菜农却被挤到水边的破鱼棚和吊脚楼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将橘子洲闻名于世,是一个伟人

1913年-1918年,橘子洲迎来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其中有一个是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的毛润之,也就是我们尊敬的毛主席。

他们隔三差五,都会从朱张渡渡河,来到橘子洲,或吟诗作对,激扬文字,当时都在为中国民主革命寻求方向。

1925年,青年毛泽东从广州回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在一个深秋的傍晚,当时毛主席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诗-----《沁园春·长沙》,让橘子洲闻名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橘子洲所处的湘江,也曾发生过一段为期5天的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这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日五夜,最终强度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这场战役,也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损失最大的一次,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包括非战斗减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橘子洲头仰望湘江一带)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再铸辉煌

如今的橘子洲,已经成为了长沙的旅游景点,如今园区还雕刻着青年时期毛主席的雕塑,吸引了无数来往之人对毛主席的敬仰和与感激。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橘子洲,见证了历史的荣辱兴衰。

那段壮丽的战争,那些为中国革命所牺牲的英雄,那位带领人们走向解放之路的伟人,随着历史的发展,革命精神也继承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