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虞培娟

单位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前 言

参加工作这些年,我们收到了患者不少形形色色的宝贝,但是缺乏收藏的意识,也就仅存了几件,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宝贝一

这件宝贝是个男性患者拿来的,他告诉我们自己拉出了寄生虫,只见他掏出一个保鲜袋,里面装着一坨便便,一条小虫正在扭动着身躯,该虫体长约1cm,呈黑色,头和尾部颜色略深,镜下可见身体周围有黑色绒毛,末端指状突上有长毛。

这可把我们难住了,脑袋里一直搜索书本上学过的各种寄生虫,始终无法找到对应的那款。我们江南地区寄生虫病十分少见,积累的经验不足,只好向苏州大学寄生虫教研室的老师求教,得到的答复是毛蠓幼虫,这个答案后来在山东省寄研所缪峰老师那里也得到了印证。

毛蠓属毛蠓科,幼虫是一种自由生活的昆虫,不需要寄生在宿主内就能完成生活史,常孳生于污水或下水道中,幼虫或卵意外进入宿主体内,也能利用宿主的组织来完成生活史。国内有毛蠓寄生于泌尿系统、鼻腔的病例报道,也在患者涑口液、大小便中出现过,一旦感染,用伊维菌素可以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贝二

这件宝贝是病理科同事送的“礼物”。患者老年女性,长期贫血,粪便隐血阳性,就诊于消化科。医生怀疑是肿瘤,行胃肠镜检查,结果发现这些小虫,送病理科后又转送至我们科进行辨认。

这些小虫长约1cm左右,新鲜时呈肉红色,死亡一段时间后呈灰白色。镜下可见口囊内有一对半月形板尺,这不是我们学过的钩虫吗?不错,这就是美洲钩虫

钩虫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症状和肠黏膜损伤引起的多种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极个别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一切真相大白,患者长期贫血就是由于钩虫寄生于肠道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贝三

这是一位中年男性带来的,称其母亲在粪便中发现了寄生虫。只见他从塑料袋里掏出一条肉嘟嘟的虫子,长着黑黄色的条纹,同事想将其放在玻片上,发现它紧紧吸住塑料袋很难将其拉下来,身体的伸缩性很好。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有位小伙伴说这似乎很像稻田里的蚂蝗,难怪这么眼熟。后经同事家亲戚(饲养过蚂蝗)辨认,确实是。

蚂蝗,学名水蛭,叮咬人或动物时,用吸盘吸住皮肤,并钻进皮肉吸血,且吸血量非常大。网上有资料说水蛭侵入部位有鼻咽部,泌尿生殖系统(女性),消化道。在消化道可用阿苯达唑等驱虫灵促其随粪便排出,但这实属罕见。询问该患者得知其并无消化道不适症状,也无水田劳作经历,我们怀疑是外界环境带入便池的可能性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贝四

这件宝贝对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小伙伴并不陌生,两头尖尖,长达二十多厘米,筷子粗细。活体是肉红色(左图),死后呈灰白色(右图)。这条虫子不陌生,但排出方式着实震惊到了我。

这是血液科的一个患者呕吐出来的!患者是一个老年男性,长期纳差,食欲不振,贫血,血小板减低,因此住在血液科细查。随着虫体的排出,纳差也找到了原因——蛔虫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 结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寄生虫感染越来越少,很多同事工作了好多年都没有遇见过。因此,我有心把这些宝贝收藏起来,作为标本留给新同事和实习生看看,希望大家通过视觉的冲击感,从而记住这些虫子“前世今生”。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大家,如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做个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新彩,刘润芳.人体尿内发现毛蠓幼虫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4(4):256.

[2]王学东,蒋玲.毛蠓幼虫感染1例[J] .中国热带医学.2015,15 (10):1276-1277.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王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