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介绍完湖南,历史叔这次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

说到南京,自然是有说不完的故事,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具有7000多年多年的文明史以及500年的建都史。

而今天,历史叔便来到南京第一站-----浦口火车站旧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老火车,让它记录在语文教材书

浦口火车站旧址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占地面积20公顷,也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火车站距今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5月,清政府分别向英国、德国银团借款980万英镑,开始筹备火车线路以及火车站设计修建事宜。

而在清光绪三四十年(1908年),清政府开始动工兴建津浦铁路

作为天津开往南京的铁路干线,这条铁路也是清廷筹款所建的行程最长的一条铁路线,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才修建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清政府覆灭,民国建立。

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1914年,浦口火车站以及附属建筑也都竣工并且交付使用。

此后,浦口火车站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链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11省份的交通枢纽。

既然火车站的筹备基金是出自于西方列强国家,因此这座火车站的修建风格也是典型的英式建筑,主要是三层砖木结构,米黄色外墙,红色大屋顶。

另外,在火车站旁边,还修建一条直通月台的伞型长廊,从而方便行人登上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民国时期,浦口火车站可以说是北方人进入南京的必经之路,这座火车站也成为了南京浦口的象征性建筑。

1918年冬天,朱自清前往北京求学。

20岁的他站在人来人往的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后的他内心情感“上头”,于是写下了一篇经典文章----《背影》,这篇文章也成为了不少人学生时代“并背诵全文”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浦口火车站,站在这里的朱自清写下背影

这座火车站,也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伟人的故事

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近代工业交通实业救国,将自己心血汇集成《实业计划》,里面就提到浦口火车站列入建设重点。

而到了1927年,郭沫若就在浦口火车站中转渡江,前往南昌寻找革命同志,随后在参加南昌起义的途中入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孙中山先生写下《实业计划》同时@浦口火车站 10年后,孙先生再次经过浦口火车站,但这一次却是惋惜和心痛。

1929年5月28日,装运孙先生的灵柩,通过津浦铁口从北平运抵浦口火车站,最后通过浦口火车站稍作停靠后通过浦口码头渡江,前往南京城,并最后安葬于中山陵

因此,当时的灵柩停放处也修建起“中山停灵台”,而浦口码头对岸的渡口,也称为“中山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码头)

历经沧桑岁月,这座火车站依然“变与不变”

随着新中国建立后,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承载了万千人旅途的浦口火车站暂时停止运营。

虽说到了20世纪80年代,浦口火车站恢复了部分运营,开通了到齐齐哈尔、成都、兰州、徐州、新沂和连云港的部分客运,同时将浦口火车站也改名为“南京北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货运业务不断扩大,站场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建。

到了2004年10月,这座百年火车站永久性停止客运,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虽说告别历史舞台,但浦口火车站的火车站主体大楼、中山停灵台、贵宾楼、电报房等原先主要部分,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如电厂、高级职工住宅楼、火车轮渡桥、机车仓库保留下来,并且明确列入保护对象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旧址得到妥善保护,这座火车站也成为不少民国题材影视剧拍摄的取景地,其中就有《情深深雨蒙蒙》。

当年依萍送别书恒,就在这座浦口火车站进行取景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浦口火车站虽说并不能完全开放给游客,但依然还是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打卡。

也正因这份斑驳质感,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都记录着当年昔日的辉煌。

仔细一想,假如没有南京长江大桥,浦口火车站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