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前,先人用点蓝烘烧,成就了铜与火的完美融合。

数百年后,匠人掐丝勾勒,百色厾染,再现了传统艺术的内蕴光华。

一张圆圆的木台,一块方方的亚克力板,几盏光滑的瓷盘上,荷花绽放,龙飞凤翥,孔雀展屏,牡丹吐艳,江山无限……金丝珐琅画在这些“胎体”上,“绘”出了斑斓多彩的世界。

太原市桃园一巷南二条一幢普通的二层楼上,有一间“生产斑斓”的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叫庄秋燕。她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追求,将金丝珐琅画“打磨”成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金丝珐琅画与景泰蓝制作工艺相比,突破了景泰蓝只能附着于铜胎的限制,将珐琅运用于平面载体,使原本只能在宫廷呈现的“珐彩”,光耀民间。

宫廷走向民间,从景泰蓝到金丝珐琅画,是改良与创新,更是延续和传承。

今年35岁的庄秋燕出生于艺术世家。十多年前,当时从事设计工作的庄秋燕偶然接触到金丝珐琅画,从此便沉迷于“掐丝点蓝”之间。

拓图、掐丝、点蓝、覆膜,是金丝珐琅画的主要制作工序。

点蓝是金丝珐琅画中最为出彩的一步。以石英、长石、硼砂等天然矿物为原料,经高温烧制、研磨,形成细如沙粒的色粉后与胶调和。以吸管为笔,细沙为色,填入金丝掐成的轮廓里。

就在这掐丝为线、堆沙成画的坚持中,一幅幅作品有了生命。

在制作过程中,庄秋燕将珍珠、玛瑙等天然宝石加入其中,不仅提升了美感,也使画作更具收藏价值。同时,她还将传统技法与当代审美结合,以生活用具为载体,创作出了鲜活灵动的艺术作品。

工艺精湛,图案华美,散发着浓浓中国古典情调的金丝珐琅画,是一代代工匠用智慧、心血传承的文化遗产。为了让更多人热爱这门技艺,使其发扬光大,曾经一心做手艺的庄秋燕,从一个传统技艺的守护者,变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如今,庄秋燕所教学员近百名,年龄从6岁到80岁。

一方画作,万千斑斓。

一代匠人,承古创新。

金丝珐琅画,让远去的宫廷里的技艺,重回民间。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