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马上火葬,不能让人看到遗体。 不举行任何葬礼仪式。 骨灰撒向空旷无人处。 遗物留给宋淇先生。”

这是作家张爱玲女士的遗书,或许是作家奇特的风骨。就连遗书的内容都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不举行葬礼,骨灰撒向空旷之处,这两条要得益于张爱玲悲惨的童年和因此而塑造的独居性人格。

剩下的两条则是对她晚年悲惨生活的侧面反应。张爱玲的晚年是在美国度过的,起初他和所有赴美留学的学子一样,对这片未知的国土充满着憧憬。

01

“虱子”的到来

虱子就是我们通俗来说的跳蚤,张爱玲的晚年可以说是被这小生物搞得十分痛苦。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毫无压力”。

这些虱子是在张爱玲刚刚在美国真正立稳脚跟的时候来的。那个时候的张爱玲好不容易得来了和她热爱的文学独处的机会。

没有瘫痪在床的丈夫需要照顾,没有柴米油盐的困扰。张爱玲不用担心美国的出版社对自己的作品是不是买账。因为此时的张爱玲在香港已经是名声大噪。

这是这样一种看起来一切都步入正轨,勃勃生机的时候。我们的张爱玲却迎来了这一位独特的顾客,准确地说是一群虱子。

这些烦人的小东西每天都在啃咬着张爱玲的每一寸皮肤,被迫无奈,张爱玲不停地搬家,换新的衣服床单。但是还是阻止不了这些不速之客。

于是张爱玲用上了旧时除虱子的老办法。晒太阳。

虱子的存在一般都是因为居住地太潮或者卫生不达标,而张爱玲也觉得自己终日不是待在汽车旅馆就是黑人区的贫民窟里,所以才会有赶不尽的虱子

只是我们通常是晒被子,晒衣服。但张爱玲是在晒自己。根据当时张爱玲友人的说法,张爱玲每天要晒足足十三个小时的日光灯,在这种强烈的炙烤之下。张爱玲的皮肤已经快被烤干了。但是虱子还是没有放过她。

张爱玲觉得她的头发,下巴,耳朵甚至是每个细胞里都是这些烦人的小东西。而张爱玲也最终投降在了这些小东西的手上,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可是每天十三个小时的日光灯都晒不死的虱子究竟是什么品种,这个生命力的顽强程度都快赶上蟑螂了。而且还钻进了耳朵里

这些都令人十分的诧异,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嘛。

02

晚年受皮肤病的困扰

张爱玲自从去到美国之后,就好像是跌落神坛一般。曾经的少女作家在这里不仅文学作品被贬低的一文不值。还沦为了家庭主妇,曾经热爱的文学也变成了讨生活的工具。

这让张爱玲成日里郁郁寡欢

这样黑暗的生活让张爱玲时不时地想起抛弃自己的母亲和嗜毒成瘾的父亲。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张爱玲自小便是一副清冷厌世的模样,人缘也不是十分的好。

就连自己的生育问题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童年的不幸,和对母爱的渴求。让张爱玲觉得放弃那个来之不易的孩子。或许是还没有做好准备,又或许是那千疮百孔的童年还没有被治愈。

就这样即使和丈夫十分恩爱也没有孕育一子。一直到丈夫瘫痪去世,张爱玲又成为了一个飘荡的游魂。

起初张爱玲确实被虱子困扰,但是在经过几次搬家和衣物床单的换洗之后,虱子的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

再加上张爱玲的友人曾经为张爱玲寻求过医生的帮助,最后的诊断结果其实是一种皮肤敏感造成的皮肤病。或许导致这种皮肤病的原因是郑爱玲一直讨厌的虱子。

但是在张爱玲后期的信件中所出现的虱子则指的并不完全是这些啃食人类的小生物。

一方面是张爱玲的皮肤病造成的,所以张爱玲才总是感觉总有虱子在啃咬她。发展到后期,这种皮肤病已经蔓延了她的全身,甚至是耳朵里。

所以张爱玲的晚年其实是深受这种皮肤病的骚扰。并不是张爱玲认知中的虱子。

而造成张爱玲皮肤病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她当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自身营养不良的身体条件,再加上可能还存在对美国国土,气候等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皮肤病。

毕竟张爱玲出生在上海,自小家庭也算是不错,虽然童年并不幸福但是在环境卫生上和后期张爱玲独自漂泊在美国七的环境相比,还是有天壤之别。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张爱玲总觉得有虱子在啃咬自己。

03

不一样的“虱子”

但事实上虱子的含义还是更偏向于另一种。作为一个作家,独处创作是她们最享受的时光。再加上上文提到的童年阴影,让张爱玲的性格更加的清冷不近人情。

但是在美国那段饥寒交迫的日子,让张爱玲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净土投身在一些世俗之中。而人们对她的评判和文学作品的不认可,对她来说就像是曾经啃咬自己的虱子一样,让她感到不适。

为数不多的友人中,宋淇算是与她十分合得来的,也是多次对身处困境的张爱玲伸出援助之手。因为相隔甚远还摆脱在美国的友人照顾张爱玲。

就算如此,张爱玲虽然心中无限感激,但始终不愿见人,同帮助她的人也只是书信来往。由此可见晚年毅然留在美国的张爱玲并没有像她憧憬的那样。

反而是把自己送进了“虱子窝”里,就算在国内名声如何响彻天际,但身处美国的张爱玲却异常的困扰,避世的想法也变得根深蒂固。

这也就不难理解张爱玲的皮肤病和“虱子战役”

张爱玲错误地将皮肤病当做虱子,完全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被压迫得喘不过气。这也就解释了张爱玲遗书的内容。

04

结语

都说作家们是有一副不一样的风骨在身上的,她们年轻时的遭遇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因此所作的作品也令人惊叹。

只是偶尔也会引火烧身,将自己陷入循环中,久久无法自拔。叫人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