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澳门玻璃雕塑艺术家孟舒作品“祈望之花”捐赠仪式在江苏淮安市张纯如纪念馆举行,以此纪念向全世界揭露日军侵华历史真相的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作家张纯如去世20周年。
张纯如,美国华裔女作家,祖籍江苏省淮安市。其生前以创作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浩劫》而闻名。1998年,《南京浩劫》在一个月内登上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该书被认为是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在不断追寻中走进历史深处
作为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青年女作家,张纯如认为,不能让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就这样被掩埋,她锲而不舍地去追寻、去报道。
关于南京大屠杀,张纯如从小就在父母的口中听到过。据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回忆,大约在1979年到1980年之间,上小学的张纯如开始对寻根产生兴趣,对家族的历史与背景极其好奇。她向父母提出很多问题:“我们分别来自何方?”“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来美国?”“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父母通常会在晚餐桌上以讲故事的方式认真回答她的问题。其中,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期间外公外婆几乎失散的故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对她说,每个中国人都应铭记日本帝国主义在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
1992年5月,张纯如刚刚提笔写自己的第一本书,离完成还差很远,但她已经开始考虑下一本书的事了。在与家人讨论下一本书的题材时,母亲张盈盈说:“至今仍很少有人用英语描写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故事,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张纯如表示,等她手头有空闲的时间,或许会做点相关的研究工作。这便是《南京浩劫》这本书的缘起。
1994年,张纯如收到美国多家大学的工作邀请。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一名教授面试了她,他们需要一个熟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女性历史,加利福尼亚历史以及华裔移民历史的教师,在该所大学的文图拉校区担任教学工作。圣巴巴拉市立大学也表示有兴趣雇用她担任兼职教师。此外,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也想请她担任该校的写作项目讲师。但这些工作,都在当年12月张纯如前往库比蒂诺参加一场会议并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之后被搁置。
当时,加州“抗日史实维护会”在库比蒂诺主办的纪念南京大屠杀受害者会议上,展出了许多30年代日军侵华期间拍下的照片,这些反映日本战争暴行的照片让张纯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下定决心把南京大屠杀作为下一本书的写作内容,她要让西方国家及全世界人民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在她看来,这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也是受害者们应得的公道。最终,张纯如在1995年来到中国,追寻历史的真相。
在艰难寻访中聆听正义之声
为写作《南京浩劫》一书,张纯如开始搜集资料。
张纯如在南京实地采访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其中包括唐顺山、李秀英、夏淑琴、潘开明、陈德贵、侯占清、刘永兴及侯占清之子。张纯如对待写作素材及历史证据的态度十分严谨,对历史材料中提到的、访谈中得知的当年有关重要场地都尽可能一一求证。对于辛辛苦苦得来的采访资料,张纯如也十分珍视。离开南京前,她一再要求南京的朋友帮她把采访录像带复制一份。
张纯如在后续资料收集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发现。其中,最常被提及的重要贡献,是她“抽丝剥茧”发现了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战争日记”。该日记于1996年正式对外披露,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97年12月,在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张纯如的《南京浩劫》正式出版发行,随即轰动世界。至1998年4月,该书已印行17次,很快居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该书也曾有在日本出版的计划,但日本书商要求张纯如修改书中内容,被张纯如义正词严地拒绝。
逝世后影响力依然深远
《南京浩劫》一书出版后,除了给一些报刊写专稿和评论,张纯如还马不停蹄地在美国各地举行公开演说并参与有关活动。张纯如的名字成为一股力量的象征。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逝世后,各地都以自己的方式缅怀这位以笔为剑、勇敢揭露历史真相的杰出女性。2005年,张纯如铜像被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右侧。2017年,张纯如纪念馆在淮安开馆,这是首家全景式展示张纯如一生的专题馆。该馆以“不能忘却的纪念”为主题,以张纯如写作《南京浩劫》为核心,通过6个板块反映她追求正义的一生。2022年,在美国旧金山市中心,成立了一个名为“一个人的力量”的张纯如阅览室。这个阅览室展示了张纯如的生平和她的作品,以及全世界对她的纪念。2024年,“用生命照亮历史——张纯如女士生平事迹全省巡回展”在淮安开展,再现了张纯如的成长经历、创作历程以及她面对重重困难仍坚持揭露历史真相的坚韧精神。
张纯如曾经指出:“出《南京浩劫》这本书的意义也是在于抛砖引玉,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对南京大屠杀继续挖掘。”张纯如的离世令人惋惜,但她的作品《南京浩劫》的价值和贡献,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在心。
吴玉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