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南岸,青瓦白墙的崭新民房掩映在茂密的果林间——这就是昭通市绥江县新滩镇石龙村。石龙村下辖3个片区 18个居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717户2911人,有苗、彝、壮、瑶、布依、土家、哈尼等多个民族。近年来,石龙村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产业发展、夯实基层治理,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化组织建设 巩固民族团结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滩镇党委书记李正融说。

石龙村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其他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落实专项工作经费,为示范创建提供政治保障和物质基础。

同时,结合石龙村实际情况和创建工作任务要求,及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融入村日常工作中,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总结阶段性成效,反思阶段性问题,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巩固产业发展 筑牢民族团结根本

“万亩李花映山水,十里香雪醉人心”。2021年7月,绥江“半边红”李子跟随云品出滇的东风,登上了央视新闻,“半边红”李子让石龙村“红”出了大山。石龙村是绥江县“半边红”李子的重要产业基地,也是绥江“半边红”李子的核心产区,依靠金沙江河谷地区特殊的土壤、光照和气候,石龙村孕育出了品质独特、口感最佳的“半边红”。

石龙村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如今,石龙村“半边红”李子种植面积达9000亩,依靠李子产业,石龙村各族群众实现种植销售收入3200余万元,户均增收4万余元。石龙村村民张平琴说:“我们家有16亩李子,估计能卖得到三四万元。”

近年来,为切实实现李子产业的提质增效,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石龙村积极协调挂包单位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大搞乡村公路、产业路、户间道建设及硬化工程,最大限度地解决广大群众出行难、产业发展难的瓶颈制约问题,共协调解决乡村公路硬化8.08公里,户间道6.3公里,建设产业路1.2公里,截至目前,全村范围内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并初步形成了“两横两纵一环”的新农村交通网络带,为推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社会治理 助推民族团结进步

基层社会治理,关系着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石龙村整合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室、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功能于一体,建立了石龙村社会治理中心,建强畅通指挥体系,持续推进综治指挥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体建设,实现了对重要区域、路段的监控覆盖,构建起坚实的服务保障体系。同时整合党建、平安法治、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应急管理、环境卫生等各类网格,推行“一村一组一网格”模式,实现“多网合一、一网通用”,优化组合为一个网格,建立起村级总网格1个,村党总支书记任网格长,下划分3个片区网格,下设18个网格单元,织密织细网格;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建立“三重一大”等民主决策制度,积极听取各族群众发声发言,促进决策管理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法治宣传阵地,设置法治宣传专栏和LED显示屏,定期组织法治宣讲,同时通过群众会、走访入户等方式送法下乡,不断向各族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等。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建设村史馆,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邻里和睦文化,褒扬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先进事迹。石龙村坚持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全网联动、三治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矛盾纠纷逐年减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平安村、美丽村庄等殊荣。

“通过持续努力,石龙村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各族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大家积极共同开展产业融合发展、夯实治理基础,让各民族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李正融说。(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君)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