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前言

值此新春天地人和、万象欣欣之际,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冬奥会的举办,将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的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重要标志。同时,北京冬奥会也是中国元素的文化盛宴,作为举办城市北京特别注重传统文化艺术的宣传,这其中冬奥会会徽、吉祥物、大型场馆建设中的中国风元素等等,都是北京作为举办城市为宣传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
国画是中国的国粹艺术,是东方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种类,在这个全球瞩目的历史时刻,用作品讲述中国故事,用艺术创作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时代丹青文化传媒拟邀请30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代表性的中国画名家,以网络展览的方式,通过国内外100余家新闻媒体,将中国文化艺术通过视觉的形式充分展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通过冬奥主题的创作积极参与冬奥会,宣传冬奥会,助力冬奥会,努力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学术顾问:赵成民(北京画院画家)
展览时间:长期

柳涛

参展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涛,男,1968年生,山东淄博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当代水墨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水墨画院院聘画家,泰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91年获山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
2003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2013-201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作品欣赏

新生代画家柳涛

柳涛是近年来活跃于画坛的新生代画家,他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造型功底和笔墨韵味,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风格,渐为画坛重视,其作品在近年举办的全国性美展中屡屡获奖,便是最好的证明。
人们常以竹林的成长来比喻人生的成长,因为要把根系扎得更加深入土壤,竹子在开始的几年基本上成长缓慢,地面以上的部分,每年不过长那么几个厘米。但是数年过去之后,竹子的生长似乎会在一夜之间变得令人惊讶的快速,几乎会在短短几天生长数米,不需几日便能长成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之模样。柳涛的成长也如同竹子的成长,他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扎根基础的努力,埋头耕耘、不慕荣利的努力最终让他有了如今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涛出生美术科班,在山东师范大学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后,并不满足于既已取得的成绩,遂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受教于当代画名家郭怡孮、赵宁安、苏百钧、姚舜熙老师等,并获硕士学位。在国家专业画院和高等学府供职实践之余,仍不断求学完善,不惑之年复又求学问道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如此转益多师,精进不懈,最终使得柳涛能够将自己的艺术生命之根深深扎入中国绘画的土壤之中,如今长成满目苍翠,参天蔽日之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具有较高艺术学养和追求的学者型画家,柳涛的画作中无不渗透着中国文人画笔墨意蕴。文人作画,追求“画有尽而意无尽”的艺术境界,画家造景写意往往含蓄不尽,所造之“意”颇具意趣。方寸之间参乎造化精神,咫尺之内领会天地灵趣。可以说,文人画这种“写意”的倾向正是中国水墨画的核心所在,柳涛笔下的画作很好地体现了文人画的这一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柳涛画作,笔态横生,笔意舞动,几近没有散漫之处。下笔以前既已炼意在胸,意由笔生,笔意相发。不仅在构图造景上,给人以悠远静谧,神超物外的审美感受,而且在用笔用墨上也极尽婉曲淡雅之能事,既能笔过留痕,让人看清画家用笔上使转顺逆的千变万化,又能让人在笔迹墨痕之间感受到纸墨相发,浓淡相适,燥湿相得且温润天成的那份精巧微妙。在国画大师潘天寿看来,文人画所体现出来的这番笔墨意趣,便是中国画学传统中所谓“墨戏”一脉:“吾国绘画,虽自晋顾恺之白描人物,宋陆探微之一笔画,唐王维之破墨,王洽之泼墨,从事水墨与简笔以来,已开文人墨戏之先绪;然尚未独立墨戏画之一科,至宋初,吾国绘画文学达于高潮,向为画史画工之绘画,已转入文人手中而为文人之余事;兼以当时禅理学之因缘,士夫禅僧等,多倾向于幽微简远之情趣,大适合于水墨简笔绘画以为消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神宗、哲宗间,文同、苏轼、米芾等出以游戏之态度,草草之笔墨,纯任天真,不假修饰,以发其所向,取其意气神韵之所到,而成所谓墨戏画者。”潘天寿将绘画比作墨戏,并将其视为中国绘画传统中传承有序的文人画特点。可见笔墨对于中国绘画艺术之重要性。现代画家传承创新,与古人对话,恐怕唯经由笔墨锤炼,才能真正体会古今相接,万物齐一的造化神奇。对于水墨画家来说,艺术灵魂的归宿唯其经由笔墨,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涛绘画艺术热爱生活,其作品的题材是宽广的,先是在大学接受系统的绘画训练,临摹名家作品,打下基础。后专一与花鸟画的创作,积累经年,画艺大进之时,深感中国绘画的学习不能偏于一种题材,山水、花鸟、人物三科皆虽然各因描述对象不同而互有不同,但其笔墨原理则相互补充,互相助益。于是,在已善能花鸟之外,柳涛希望在山水画中得到启发和借鉴,遂又兼研山水,并与山水画也颇多获益。所画山水,笔墨氤氲,淡雅趣灵,常让观者驻足淹留,流连忘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柳涛的艺术创作过程无疑是自由的,天地物象融于画家的情志与意趣,在笔墨间洒落,飘然入画,是性灵自由舒展的结果。不知他对物象的选取是偶得还是深意。画作当中的物象也算国画中常见的景致,可是,在画家笔下重新组合构思之后,显出了“新”、“奇”、“趣”的艺术特色,这或许是巧思入画的结果,也或许是不经意的情趣显现。总之,画作之中的意象具有清新秀丽、自然天真、含蓄不尽的艺术境界。

文/王颍吉

2014年8月1日于北京师范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