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在线职业培训持续升温,“拿到职业资格证后可以兼职挂靠”成为吸引学员报名职业培训的一大噱头。然而,与市场走高相伴生的却是行业乱象屡有发生。有的在线职业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有的机构被学员反馈教学质量差,还有培训机构存在帮学员伪造职业技能考试报名资格、教大学生伪装身份办理“培训贷”等违规操作。

在互联网普及、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线下职业培训转移到线上,这给那些想提高职业技能、拓宽就业范围的人带来了便利,比如在家上网课就能完成培训,不必再奔波了。而培训机构通过线上业务,则能跨地域招收学生,培训成本也会降低。但从媒体报道来看,线上职业培训问题不少,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改,本该双赢格局有可能变成双输局面。

当学员发现自己被线上培训机构画的“大饼”所误导所欺骗,既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揭露真相,使更多人知道线上培训机构有重重陷阱,也有可能通过向有关方面投诉或起诉来维权,这些“反击动作”都会让违规培训机构付出代价。同时,学员也要为此付出时间、经济等成本。所以,希望线上职业培训机构认清楚侵害学员权益的后果,别为了小利而丧失自己信誉。

由于部分线上培训机构能蒙就蒙,能骗就骗,只顾眼前利益,所以不能寄希望于培训机构觉醒。而是需要劳动者擦亮眼睛,不要相信线上培训“画大饼”——如“证书可以挂靠”“不过全额退款”等承诺。因为已有不少例子说明这些“大饼”并不靠谱,没有兑现。从某种意义来说,线上培训之所以“画大饼”,原因之一是部分劳动者太天真,总想混个证书躺着赚钱。

鉴于一些人不具备抵御这种“大饼”的意识和能力,一旦劳动者被侵权,跨地域维权成本高,所以,对于这种“画大饼”式的侵权行为,急需要新监管机制“上线”:其一,根据《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对线上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不仅要依法处罚违规广告主——线上培训机构,也要处罚发布虚假广告的互联网平台。

其二,对于帮学员伪造职业技能考试报名资格、教大学生伪装身份办理“培训贷”等违规操作的培训机构,应依据相关规定查处。比如伪造报名资格,是否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值得调查。让大学生违规办理“培训贷”,是否涉嫌诈骗?只有对相关违规行为逐一追责,让违规培训机构和相关责任人付出应有代价,才能产生“杀一儆百”的震慑效果。

其三,对投诉较多或者受到多次行政处罚的线上职业培训机构,应该建立“黑名单”,既提醒劳动者谨慎选择,也提醒发证协会或者发证部门谨慎与之合作,只有如此,才能更好保障劳动者培训权益,倒逼线上培训机构规范化。如果把商业化的线上职业培训业务,纳入到各地政府职业培训项目中,不仅能为劳动者省钱并避免上当,还能对市场化培训机构形成倒逼。

我们要看到,在线职业培训持续升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劳动者都有提升自身职业技能、职业资格,或者说拓展市场竞争力的强烈愿望,我们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的警惕意识、对线上培训各环节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来维护劳动者的相关权益,以呵护劳动者追求职业进步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