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Liza Summer

  • 本文为新闻专业期刊《新闻与写作》2022年第3期专栏文章

文 | 叶伟民

小时候电影少,看正片不过瘾,还占着板凳等花絮。那些演员嘴瓢、忘词、摔跤、爆笑的镜头,我也跟着乐半天。再大点就看出了感慨:所有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是拼尽全力。

后来写作,更深感在理。好的艺术角色得既像他又不是他,那些闲唠嗑、发呆、说梦话的时刻都要去掉(或浓缩),剩下有叙事目的的、风格化的言谈。想想也是啊,电影最多3小时,小说十来万字,但故事跨度动辄数年半世,人物对话若不精心设计,恐怕读者要熬白了头。

对话有多重要,怎么说都不为过。斯蒂芬·金总结过行文三板斧:“在我看来,短篇小说也罢,长篇小说也罢,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叙事,将故事从A点推至B点,最终推至Z点,故事结束;描写,把读者带进现场;对话,通过具体言语赋予人物生命。”

然而,贵为人物生命之源的对话,却最容易被新手忽视。许多人潜意识认为:我天天说话,还不会写吗?这理直气壮的误解,最终成了笔下最隐蔽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斯蒂芬·金总结的行文「三板斧」

社恐和祥林嫂

社恐和祥林嫂

当特稿编辑那些年,我最怕两类稿件:全篇零引号的和全篇都是引号的。前者像患了社恐,一声不吭,后者又像祥林嫂附体,说个没完。

零对话文章没啥好说的,让人物开口就是了。不过,很多人对对话的理解相当随意,觉得人物说什么不重要,结果让他们在本该紧凑的情节里闲唠嗑了。例如以下对话:

小倩:“我车坏了。”
小青:“咋的了?”

小倩:“说起就烦,没刹住,追人家尾了。”
小青:“哎哟喂,慢点开。人没事就好。”

小倩:“老公还跟我黑脸了。气死我了,跟车过吧他。”
小青:“别别别,消消气。晚饭我的。”

小倩:“真的假的?那我就不客气了,得好好想想吃啥。”
小青:“瞧你那小心思。”

小倩:“那不然呢,好不容易宰你一顿。”
小青:“走吧,边走边想。”

如果你翻开书,这样的对话能留住你吗?估计难。生活中这么聊没问题,但照搬到故事里就非常不妥了。它们对情节发展没有丝毫帮助,对读者而言也是催眠和劝退,更无半点美感和吸引力。

人物对话不等同于日常闲谈,必须为主题和叙事服务。也就是说,人物始终要盯住目标,一旦开口,就要通过对话推进它。上述例句我们埋点东西试试:

小倩:“我车坏了。”
小青:“也是刹车?也是银行门口?”

小倩:“你……怎么知道?”
小青:“别问了,快到地库去,警察已经来了。”

到底发生了啥?小倩的车被人动手脚了?还不只她一个?谁要害他们?为什么都是相同的故障和地点……再漫不经心的读者,也嗅出一定有事发生。这样的对话带来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就是有叙事目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Liza Summer

议程与冲突

议程与冲突

对话的“目的论”,作家斯科特·贝尔有更精彩的论述:“伟大的脚本能够让精彩贯穿始终,因为他笔下所有的人物,每一个人,都在追逐着某样东西。同时,他们被置于各自恰当的位置,从而得以随时在每两个人物之间发生冲突,这正是对话炫人耳目的重大秘诀。”

这段话暗含了两大关键词——“议程”与“冲突”。在斯科特看来,“清理场景中每一个人物的议程,以及议程之间的冲突”,是写好对话的第一课。

何谓议程?就是人物像操盘手,开启并主导程序,一步步靠近目标。何谓冲突?不同的议程行进时,需不断碰撞交锋,制造矛盾。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被誉为高分神作,讲述银行家安迪被误判杀妻,用二十年成功越狱并自我拯救的故事。之所以经典,台词功不可没。小说在前,里面的经典对话俯拾皆是。有一章,主角安迪向狱中好友瑞德憧憬自由世界,向其发出“邀请”,但瑞德只感到不安。

“我没办法,”我说,“我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我已经变成所谓体制化的人了。在这儿,我是那个可以替你弄到东西的人,出去以后,如果你要海报、锤子或什么特别的唱片,只需查工商分类电话簿就可以了。在这里,我就是那他妈的工商分类电话簿,出去了以后,我不知道要从何开始,或如何开始。”

“你低估了自己,”他说,“你是个懂得自我教育的人,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我觉得。”

“我连高中文凭都没有。”

“我知道,”他说,“但是一纸文凭不见得就可以造就一个人,正如同牢狱生涯也不见得会打垮每一个人。”

“到了外面,我会应付不来的,安迪,我很清楚。”

他站起来。“你考虑考虑。”他说。就在这时,哨声响起,他走开了,仿佛刚才不过是个自由人在向另一个自由人提供工作机会,在那一刻,我也有种自由的感觉。

很显然,对话双方的“议程”是相反的。安迪想逃,企图以“你相当了不起”“牢狱生涯不会打垮每一个人”等说服对方;而瑞德想留,不断强调“外面的世界应付不来”,以打消好友疯狂的念头。

他们一边捍卫立场观点,一边论辩交锋,最终完成“议程间的冲突”。而安迪似乎更接近目标——瑞德已有点动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议程与冲突就像发动机,为人物对话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动力再足,也不能毫无节制洋洋洒洒。简洁、隽永、深刻也是优秀对话该有的品质。

海明威是写对话的高手,他提出的“冰山理论”影响了后世众多作家。意思是写对话就要像冰山一样,写出来的只是水面部分,弦外之音更在水下。这种张力和想象空间,正是魅力所在。

道理不复杂,对话不能像水龙头,拧开了哗哗流。除了影响信息密度、故事节奏外,还抹平了意蕴和留白。把什么都说了,也把美丢了。

“冰山理论”海明威用得出神入化,写出如《白象似的群山》那样教科书式的作品。他的迷弟马尔克斯也受其影响,笔法简洁深邃。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讲述一个平凡而坚定的母亲,到小镇为“小偷”儿子上坟的故事。镇上的人打死了她的儿子,还企图从道德制高点审问羞辱她。

故事结尾,听闻小偷的母亲来了,所有镇民都出来围观(或围攻)。神父担心有危险,叫她等一会儿再走。

“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

“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在客厅深处一动也不动地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

“谢谢。”那个女人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

她牵着小女孩的手朝大街走去。

小说充满隐喻和象征。母亲用意味深长的对话,展现其镇定安详,不卑不亢。她挑战了所有人,超越某种集体无意识、冷漠和麻木,也暗藏作者对当时拉丁美洲现实的拷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

议程、冲突、冰山理论,对话写作三法宝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在文案、广告、短视频甚至设计领域都是通用的。遵从它们,能给你的作品带来意外之魅。

话虽如此,最后还得敲敲黑板。很多人即使坚持练笔,对话也是惨遭忽视的角落。专项训练很有必要,或模仿,或场景模拟,或反复修改……如斯科特·贝尔所言:“这样做很辛苦,但是成为一个更好的小说作家本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随着你不断练习对话的‘肌肉’,你的每一页文字也会变得更加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