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冬奥会之后,中国必然迎来一次全民体育热潮,竞技体育在基础群众中将获得一次大发展。同时,新冠疫情使国民更加关注健康,老龄化的迫近也使健康一再成为关注焦点。这里说的健康是指人民日常生活的健康饮食、健康出行、健康生活状态等等方面,其中群众体育运动作为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将更加普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群众体育运动成为巨大的市场。

竞技体育随着职业化的进程,已经初步具备了完整商业运营模式,产业布局基本完成。而群众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相应的制度、体系、设施尚不完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正因为群众体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群众运动爱好者基本靠微信群管理,相关政府单位也未形成专门的部门对群众体育进行管理和促进。所以从业人员应该紧密结合政策,甚至引导相关领导部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放宽体育赛事举办权,为从业企业敞开大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体育行业,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推动新兴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同时向先进国家体育运营模式学习,改造现有的群众体育零散管理模式,逐步向俱乐部化转型。最终实现市场化运行,职业化管理,并将体育比赛规模化,形成固定规模。

群众体育配套设施是当下最大的短板,目前能够为群众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仍只是公园,广场,不专业的场地以及人流都是运动的隐患。这些场所不适合做比赛场地,不适合打广告,做宣传,是体育赛事走向规范化的障碍。发展群众体育,首先要加强与现有体育场馆的合作,大型体育馆,小型专项球馆,球场,通过规模效应,给场馆带来效益,为群众体育赛事提供场地,实现双赢。其次引进资本,对现有群众体育场地进行改造,修建平整,开阔,环境好,有专业设施的运动场地,同样通过规模效应与资本实现共赢。另外需要开发社会资源,与企业、院校、社会组织合作,借用场馆定期举行赛事,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提升社会关注度,进而实现共赢。

体育的核心是,因此专业人才是体育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任何一个体育产业想要做大做强,都必须要有一批具有专业体育素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不仅是体育比赛的职业运动员,比赛的组织者,参与者,观众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呢你的管理人才去带领和引导。专业的体育管理人才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无形资产,发展体育产业必须以此为核心,首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引进机制,这是体育产业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一步。

体育的产业化,资本是本源,相对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曝光率低,吸引资本的能力也低。可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必然会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所以通过高水平赛事的举办,优秀运动员的宣传,也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入。通过体育场馆的命名,赛事的命名,奖杯的命名也可以为体育赛事引进资金。在新媒体时代,提供流量的平台层出不穷,利用好群众基础,积极投身宣传工作,为群众体育创造流量,流量的提升也必然带来资本的流入。

随着体育管理的市场化和规范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跑步爱好者不需要在公路上与车抢道,我们的年轻人不需要跟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抢球场,热爱运动的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俱乐部,作为群众体育的从业者,可以像街道大妈一样快乐的工作。

作者:衣宁,北大纵横商学院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