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模

拔模通常用于对模型、部件、模具或冲模的竖直面添加斜度,以便借助拔模面将部件或模型与其模具或冲模分开。拔模,铸造时为了从砂中取出木模而不破坏砂型,往往零件毛胚设计带有上大下小的锥度,叫拔模斜度。拔模斜度有三种形式:增加厚度法,加减厚度法,减小厚度法。

拔模的概念

拔模是对模具或铸件的面做锥度调整。一个用于成型或铸造的零件必须被正确设计和适当拔模,以便取出模具。拔模角被应用在一个扩展分型线相反的方向,如图1所示。 [1]

图1拔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拔模

模具拔模

拔模就是为了保证模具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产品能顺利脱模,我们设计模具的时候有时就没有设置拔模度,而是用我们手工抛光时候自然形成的斜度(很小)这样也能保证脱模的。其实对于高精度零件,只要你模具型腔和型芯表面粗糙度小(用抛光或工艺磨床),不用拔模也能顺利脱模的。当然顶杆设计也要合理。

确定拔模方向

在图2中,通过杯形蛋糕这样一个简单的图例来解释什么是拔模方向。注意到杯形蛋糕的底部已被拔模,按图2所示方向可以防止杯形蛋糕卡在盘中。相同的想法也被使用在塑料制品中。它们必须被正确地拔模,否则可能会被周围的模具卡住。为了在塑料制品中使用拔模分析,需要先确定拔模方向。

拔模方向是塑料件从模具中被顶出的方向。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个杯形蛋糕远离杯形蛋糕盘的方向。这个盘的顶部平面的方向就是拔模方向。拔模方向也可以比作“最小阻力方向”。贯彻这种思路,模具设计者能用尽可能少的材料设计出容易顶出塑料制品的模具。这样也有利于降低模具的成本,如图2所示,箭头表示拔模方向。这个方向既可以是平面、面或表面的法向,也可以是所选的线、边或轴的方向。 [2]

图2拔模方向拔模斜度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拔模方向拔模斜度的设计

由于塑料冷却时出现收缩,会使塑件紧包在成型芯上。为了便于脱模,与脱模方向平行的塑件表面.都应设计合理的拔模斜度。

塑件的拔模斜度取决于塑件的形状和壁厚以及塑料的收缩率。斜度过小则脱模困难,会造成塑件表面损伤或破裂;但斜度过大也会影响塑件尺寸的精度,如图3所示。在许可的情况下,斜度α应稍大,一般取α=30'~1.30'。 [1]

图3塑件的拔模斜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塑件的拔模斜度

若成型芯较长或型腔较深.则斜度应取偏小值;反之可选用偏大值。常用塑件的拔模斜度见图4。

图4常用塑件的拔模斜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常用塑件的拔模斜度

拔模角

拔模角是为了让工件更好的脱离(拔出)模具而人为地设定的工件与模具分模面相交的侧面切向与模具分模面法向之间的夹角

拔模斜度

在锻造造型时,为了把毛坯从模具中脱出,通常将脱模方向的平面改成1°~3°的斜面,形成外大内小的形状。

同样在铸造时,为了易于把模型从砂型中取出,通常在铸件沿拔模标的目的的内、外壁上均制有约 1:20的斜度,叫拔模斜度。拔模斜度通常较小,木模常为1°~3°;金属模为0.5°~2°。所以拔模斜度一般画出,并且需在图纸上进行标注 [1] 。

铸造圆角

在浇铸铸件时,为了避免在铁水冷却时产生裂纹,同时也为了防止在取模时损坏砂型,在铸件各表面相交处均以圆角过渡,这种圆角就叫铸造圆角。在零件图上,铸造圆角必须画出。铸造圆角的半径应与铸件的壁厚相适应,其半径值一般取为3~5毫米。铸造圆角也可在技术要求中作统一说明 [1] 。

铸件壁厚

为了保证铸件的制造质量,铸件各部分的壁厚应保持匀称相符,特别要避免突然转变 壁厚和局部肥大的现象。这样可以防止铸件在浇铸时,由于各部分冷却速度不相符,而在壁较厚外形成缩孔,或在较厚壁与较薄壁的交界处产生裂纹 [1] 。

感谢大家阅读!如果您觉得不错,请帮忙点击右下方的赞和在看,非常感谢!我们会更有动力继续加油创作更多优质内容哦~(扫描上方二维码加我微信领取500G学习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是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