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系列,重点是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复习,并帮孩子找寻复习思路、形成复习习惯。栗子还会拓展一些知识,大家结合实际情况操作。重点是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思路、阅读逻辑、总结能力、复述能力以及写作素养)和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语、标点、修辞格等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复习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带着问题读文章,绘制思维导图

1.你了解雷锋叔叔吗?你知道什么时候是“学雷锋日”吗?

雷锋叔叔(1940-1962),湖南长沙人。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他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3月5日成为了中国“学雷锋日”。

2.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优美,音韵流畅。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叔叔生前助人为乐的足迹,了解雷锋叔叔的先进事迹,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3.课文的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连续用两次“你在哪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深情地呼唤雷锋叔叔,后一个“你在哪里”语调微微上扬,突出寻找雷锋的迫切心情。

4.课文第二小节中“抱着”“冒着”写出了雷锋叔叔什么样的形象?

这两个动词让我们看到了雷锋叔叔在雨中抱着迷路的孩子艰难行走的身影。

5.课文第四小节中“背着”“踏着”写出了雷锋叔叔什么样的形象?

这两个动词呈现出了雷锋叔叔踏着荆棘,沿着崎岖小路,汗流浃背地背着大娘的身影。

6.文章的最后一个小节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

一是告诉我们雷锋叔叔处处想着别人,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二是诗人寄托的深层含义,那就是希望大家都向雷锋叔叔学习,成为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人,让雷锋叔叔的精神传承下去。

7.思维导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基础知识

1.关于生字

①识字表:要求会拼音、会组词,最好掌握字的部首、结构与音序,可以做到看词语写拼音,涉及生字:曾、蒙、泞、顺、迈、踏、荆、棘、瓣、莹、觅、需、献

②生字表:要求会写并可以写出生字的笔顺、会组两个以上词语,熟练掌握生字的部首、结构与音序,包括以下生字:锋、昨、冒、留、弯、背、洒、温、暖

③多音字:

曾:① céng(曾经) ② zēng(曾孙)

背:①bēi(背包) ② bèi(背书)

蒙:① méng(承蒙) ② měng(蒙古) ③mēng(蒙骗)

2.关于词语

① 词语听写:昨天、温暖、叔叔、足迹、迷路、春风、爱心、锋利、冒充、留心、弯曲、背负、洒水

② 近义词(读熟):足迹—踪迹、寻找—寻觅、年迈—年老、路过—经过、泥泞—泥淖、温暖—暖和

③ 反义词(读熟):献出—索取、年迈—年轻、温暖—寒冷

④ 词语搭配

蒙蒙:蒙蒙的细雨、蒙蒙的夜色、蒙蒙的云雾

弯弯:弯弯的小路、弯弯的月亮、弯弯的眉毛

晶莹:晶莹的露珠、晶莹的泪花、晶莹的珍珠

温暖:温暖的春风、温暖的阳光、温暖的怀抱

⑤ 词语意思

泥泞:因为有烂泥而不好走。例句:他们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

年迈:年纪老。例句:望着年迈的老人,我流下了泪水。

晶莹:光亮而透明。例句: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发亮。

寻觅:寻找。 例句:他四处寻觅治疗这种疾病的良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拓展知识

1.《雷锋日记》

① 介绍:

《雷锋日记》是雷锋自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是在雷锋去世后由《前进报》社等组织整理的。1963年3月,沈阳军区《前进报》编辑董祖修把一份雷锋日记的完整抄件随身带到了北京,和总政宣传部的相关人员一起核实雷锋日记。1963年确认了《雷锋日记》的初稿。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 《雷锋日记》好词好句:

★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复习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