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可心

来源 | 产业科技

近期,平安健康科技医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健康”)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战略转型后利润数据并不理想。

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73.34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小幅增长。但对比上一年业绩,平安健康营收增速有所下滑,净亏损达2016年来最高。当业绩无法支撑估值时,平安健康股价从2021年开始持续杀跌,跌破发行价后仍未止跌。

平安健康是一家背靠平安集团的头部线上医疗服务商,主要面向用户提供在线医疗及健康服务。近年平安健康提出战略转型,聚焦B端市场,以“HMO+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服务”为商业模式。同时平安健康进军智慧医疗,试图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前路不明。互联网大健康赛道玩家众多,除了医药电商巨头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还有在线医疗企业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行业各细分赛道近场厮杀惨烈。平安健康虽有平安集团的生态禀赋优势,但也面临流量红利耗尽,用户增速下滑的困境。同时,平安健康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的毛利和毛利率双双下滑。

当互联网医疗步入估值回归阶段,行业整体暂时进入低潮期,加之持续波动的监管政策,平安健康转型之路难走。

目前,赶紧找到盈亏平衡支点,才是平安健康稳定估值、开拓创新业务的当务之急。

亏损缺口扩大

互联网医疗第一股,正在走下坡路。

亏损已成常态。根据既往财报,2015年至2020年平安健康净亏损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9.12亿元、7.47亿元和9.49亿元,七年间累计亏损62.313亿元。

2021年利润缺口最大。报告期内,平安健康毛利17.06亿元(人民币,下同),相较去年同比下降8.5%;全年毛利率为23.3%,较去年下降3.9%。净亏损为15.39亿元,相较2020年的9.49亿元同比增长62.2%。

毛利不增反降,意味着获利减少,成本增加。对于亏损扩大,平安健康CEO方蔚豪表示与平安健康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有关。

拆解营收发现,平安健康业务分为医疗服务、健康服务两部分,此前的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服务业务归入健康服务板块。财报显示,医疗服务贡献收入22.8亿元,占总收入的31.2%;健康服务贡献收入50.4亿元,占总收入的68.8%。

健康服务业务是平安健康的营收大头。而根据财报,健康服务板块毛利率17.5%,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4%。财报做出的相关解释为会员产品在整体收入结构中比重下降。随着疫情稳定,会员产品中服务项目的履约率会逐步回升。

医疗服务板块,毛利和毛利率也同时下滑。报告期内,毛利为8.25亿元,相较2020年的9.65亿元同比下降14.5%。毛利率下降或与体检履约率提升导致的成本上升及广告客户投放预算下调有关。

平安健康营收利润乏力,用户量也处于增速下滑状态。截至2021年底,平安健康注册用户数达到4.23亿人,较2020年同期增加5010万人,增长率为13.4%。累计咨询量12.7亿人次,用户留存和消费转化尚有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健康获客仍靠平安集团。财报显示,2021年平安健康付费用户数超过3800万,付费用户转化率为24.8%。其中,平安健康注册用户来自平安集团插件占比超45%。

除了获客,平安健康营收也高度依赖平安集团。报告期内,平安健康收入中约32%为五大客户贡献,最大客户贡献占总收入约19%。而五大客户群体中,有三大客户来自平安集团,分别是平安寿险、平安银行、平安产险

现有业务收入疲软,平台独立性开放性不够,平安健康仍在商业化探索的路上。

突围困难

无论自身业务还是外部环境,平安健康都面临挑战。

近年来大众愈发重视健康,加之移动互联和疫情催化,消费者自我完成了在线医疗的市场教育,在线大健康行业蓬勃发展。据统计,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3年前后达到千亿左右。

市场前景广阔,巨头纷纷入局。京东健康依托京东,阿里健康依托阿里集团,二者在医药供应链上占据优势,迅速崛起占领电商医药市场。打供应链战,平安很难获胜,线上医药业务突围困难。

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财报显示,京东健康2021年上半年医药和健康产品营收118亿元,阿里健康相关业务营收总计达132亿元。平安健康2021年全年营收不敌两家大厂半年收入。

更多数字医疗玩家入场,角力正在加剧。未来,京东健康将结合实体企业,加大线上线下业务投入。阿里健康则瞄准医药电商业务,想要打造从预防到治疗,从线上到线下的服务闭环。以微医、好大夫在线为代表的在线医疗服务商,更是与平安健康业务模型重叠。BC两端同时发力,赛道内企业布局思路相似,仍在流血转型的平安健康破圈压力大。

此外,监管政策不断重塑在线医疗市场规则。去年底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医疗机构做出了明确规定。细则中阐明,互联网诊疗活动要加强药品管理,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发生。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就有患者质疑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生开药数量。有用户表示,在平安健康体检后,在线医生建议吃药治疗,并以要按疗程为由开出10盒单价20元的药品,该用户质疑平台涉嫌推销卖药。

长远来看,严监管将规范互联网医疗野蛮扩张,有助于行业合规有序发展。但对平安健康来讲,仍需要在适应监管和创收之间找到平衡。今年年初,平安健康就因存在营销宣传违法行为被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

押注B端

去年10月,平安健康发布了升级后的战略2.0计划。发力智慧医疗业务,平安健康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

C端用户增量见顶,平安健康有意发展B端业务。B端同样抱平安集团大腿,平安健康依托平安集团的2.2亿金融客户发力B端,逐渐形成员工体检、员工健康管理和企业福利兑换平台三大类产品。报告期内,平安健康累计服务520个企业,覆盖百万余名企业员工。

进一步提高B端用户会员转化率,平安健康启动“HMO+家庭医生+O2O”的战略。HMO部分,平安健康与保险公司合作,组成“保险+医疗”闭环。家庭医生则提供专业引导,连接线上线下。O2O则保障闪电送药、商保直付、供应链服务等业务。

生于平安生态,平安健康打通医院端更有优势。报告期内,平台上积累相关医生资源超4.8万名,签约外部名医超1100名。平安健康合作医院数超3600家,超50%为三甲医院。合作药店数达20.2万家,全国覆盖率约34%,能在140个城市内实现1小时送药。

平安健康借助保险、诊断、付费医疗业务,试图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但作为重投入、长周期的赛道,智慧医疗仍需平安健康投入高昂的资金,这对于连续亏损的平安健康来说可能会加重盈利负担。

智慧医疗能否跑通还没有定论。财报显示,除了阿里健康在2020年首次实现3.49亿盈利外,平安健康、微医、京东健康都还在亏损的漩涡中。如今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期退去,智慧医疗能否帮助平安健康扭转亏损局面,还需要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