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英国人用自己的坚船利炮敲开了腐朽的清王朝的大门,统治了中国2百余年的清王朝,开始彻底地走向了没落。72年后(1912年),在国民革命的大浪潮之下,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自此,统治中国276年的清王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晚清时期风云突变,就是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依然有一个人做到了恪守本心,他就是宣统皇帝溥仪同父异母的弟弟——爱新觉罗·溥任。

那么,他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走进这位末代王爷的人生,来一起见证那个风云突变的动荡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末代王爷

1918年9月,溥任在北京的摄政王王府出生了,纵观整个清朝历史,能担任摄政王的不过寥寥数人,虽然溥任不能算是出生在帝王家,但是他的背景也可以保证他一生的荣华富贵了,奶奶是慈禧,大伯是光绪......

不过,相对于其他富贵王爷来说,溥任的人生却是不幸的。1918年是风云突变的一年,那一年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全中国都是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民主革命运动。

那一年,距离宣统帝宣布退位也已经过去了整整6年,清廷彻底失去了对中国的统治权,而这一切对刚刚出生不久的溥任并没有什么影响,清廷的没落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成长。

在父亲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的影响之下,溥任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旧学和书画,新时代学习的却是旧学,按照常人的逻辑来看,溥任就算是学有所成,也会是一个满脑子想着恢复清廷的食古不化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实却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溥任接受的虽然是最为传统的封建思想下的教育,但是他的理想却并不是向那些食古不化之人一样,他的理想是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根据溥仪清帝退位的诏书,爱新觉罗全族改汉姓,爱新觉罗·溥任改名为金友之,单单从这个名字就不难看出溥任温文尔雅,淡泊名利的性格。

伪满洲国建立

1931年,侵华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为了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日军急需一个在东山省进行统治的傀儡政权。已经退位19年,赋闲在家天津的溥仪,被日军开除的优渥条件说动了。

一年后的3月9日这一天,溥仪在日军的保护之下秘密来到了东北。据说在临出发前,溥仪曾专门去到溥任的家中,希望载沣和溥任可以和自己一起去往东北,希望可以凭借日军的实力,重新光复大清的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北京敦亲王府后,溥仪便第一时间去拜见了载沣,光复大清是一个看似无比美好的梦想,溥仪本以为凭借着这个伟大理想,一定可以获得载沣的认同。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载沣对此事的态度十分坚决。他对溥仪说道:“陛下,天下大势并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如今的天下早已不是祖宗的天下。日本人之所以拥戴您,完全是一场阴谋。希望陛下不要被他们蒙蔽。”

从后来的事实来看,载沣的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日军的阴谋诡计早已被他看透。奈何,一心想要恢复自己皇位的溥仪,却并没有听进去他父亲的真知绰见。

载沣的拒绝并没有打击到溥仪,随后他就去到了溥任的房里,希望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可以跟他一起去东北,帮助他重建大清。然而,更令他意料不到的是,这位弟弟的态度比父亲载沣还要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溥任言之凿凿地说道:“陛下,大清已经亡了,不要再做这些没有意义的黄粱一梦了,我现在只想待在北京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现实会证明你所谓的梦想最终都是浮萍一梦。”

碰了一鼻子灰的溥仪,就这样踏上了北去的路!不过,溥仪就算在不听劝,毕竟也是自己的亲族,载沣后来还是和溥任一起去了东北。

只是,目睹了溥仪在东北被日军欺凌和架空时,载沣便带着溥任和自己一起返回了北京。重回北京后,溥任便一心扎根在了教学之上,从此再也不过问清廷之事。

开办学校

一开始,溥任是在一所学校里面担任教师,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的他,教学水平在当时的学校里也是属于拔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抗日战争已经取得了胜利,那一年溥任即将踏入而立之年。少年时期的种种遭遇,让溥任对和平的到来充满了期许,一生沉醉于教育事业,让他对拥有一所自己的学校非常的热衷。

后来,在父亲载沣的支持下,他变卖了家里许多贵重的物件,凑齐了开办学校的钱。聘用老师、置办教学用品,忙活了好一阵子,北京竞业小学终于是筹办开展了起来。

溥任任职校长,他的父亲载沣担任董事长,据说当年在这里读书的学生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随着平津战役的不断胜利,我军以胜利之姿向北京逼近。

经过不断地拉扯和沟通,最终国民党守将傅作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整个北京和平解放。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战火已经燃烧了一百多年,在这为数百年的艰难岁月里,伟大的中国人民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屈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我们战胜了所有的敌人,一个崭新的、和平的、伟大的新中国诞生了。溥任虽然是清廷遗老,但是也是我们新中国的一份子。对待人民,我们要像春风一般温暖。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出资正式收购了北京竞业小学,虽然说是收购了,但是政府依然允许溥任在学校任职。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溥任后来直接将学校捐给了国家,而自己则是选择在学校里担任一名普通的教师。

此后,溥任便一直在教师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这一做就是将近30年,后来由于年龄实在是大了,身体有点力不从心,溥任不得已之下才从教育岗位上退休。

赋闲下来的他,摇身一变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学者”,由于自己少年时的经历,溥任对清史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了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溥任担任了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他还将家中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皇家文物,尽数无偿上交给了国家,用溥任的话来说就是“这些老物件放在自己家里也没有什么用,都交给国家也算给自己家腾个地方了。”

晚年,溥任曾发表了《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醇亲王府回忆》等一系列的文稿,这些东西对历史研究极具意义......2015年4月10日,97岁高龄的溥任在南锣鼓巷的旧宅中因病去世了。

就这样,一个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伟大教育家,离开了这个他曾无比热爱的世界。生活在旧社会却有着新思想,溥任的一生虽然谈不上辉煌,但也值得人敬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