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红楼读者对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喜好,有人喜爱黛玉的纯真不齿薛宝钗的世故,有人厌恶黛玉的小性钟情宝钗的大度。红楼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复杂的,是灵动鲜活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红楼梦》这部小说打破了以往塑造角色的脸谱化、简单化模式,好人不一定都好,坏人不一定都坏。

但有两个人却例外,一个是探春,另外一个就是赵姨娘。

无人不爱探春。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对探春的初印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连孤高自许的黛玉都见之忘俗,可见容貌气质都是一等一的小仙女。

不仅如此,探春的才华能力更是出类拔萃。“才智精明志自高”,治家理事超王熙凤,加上性情爽朗,主见果断,双商在线。“凛凛然有大丈夫之风而不失为女性的娟秀”。贾府人人都敬重她三分。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的亲生母亲却是被万人嫌,被平儿评价为“倒三不着两”的小妾赵姨娘。

封建社会讲究“妻妾不分则宗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庶出的身份在当时嫡庶分明的观念下,经常有意无意让探春感到敏感自卑。

“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

也无人不厌赵姨娘,她行为粗鲁,举止粗俗,人品卑劣,处处遭到白眼排挤,连丫头都看不起她。“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

虽然是姨娘,是半个主子,却还是要干奴才的粗活,打帘子搬凳子;

虽然是母亲,却没有母亲的名分,更没有作为母亲管教子女的权利。第二十回凤姐听到赵姨娘骂贾环时说:“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这就导致探春和赵姨娘之间疏远淡漠,在礼教制度的约束下,探春不能认生母为母亲,只能认嫡母王夫人为母亲。赵姨娘对她没有养育之恩,没有教导之权,她们之间并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

第五十五回王熙凤一病不起,把理家的担子交到了探春手上,正巧这时候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赵姨娘本想自己女儿管家,放点水多赏几两银子烧埋费是理所应当的事儿了。可是探春并不认这个“舅舅”,严格按照家规办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完全不徇私情。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帐来。................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把这帐留下,我们细看看。”...........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探春很看重自己的名声,不愿意利用自己当家的权利额外给赵家优待,这种做法会让公正严明的她落下徇私的口实,也会萌生众人对她的不服。而赵姨娘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她的处境和难处,只会依恃自己是生母的身份去索取,还当众给她难堪,“作践”她,讽刺她忘恩负义,“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所以母女之情的淡漠也不仅是嫡庶制度导致的,情感上赵姨娘对探春也没有作为人母的关怀和爱护。加之赵姨娘为人轻浮阴险,常在背地里嚼舌根,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是贾府的一根搅屎棍,这实在是让庄重自持的探春难生亲近敬重之情。母女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远。

虽赵姨娘“倒三不着两”,心里没算计,然探春却并非无情无义之辈,原文中的有些细节还是能看出她对赵姨娘保护和关切之情的。第六十六回赵姨娘被婆子挑唆和小戏子打架的情节:

..........这里探春气的和尤氏李纨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调唆的。

探春表示,打架的主要责任是“那些没脸面的奴才”,赵姨娘是耳根软,被蒙蔽的,听了奴才的挑唆,将赵姨娘的主要责任摘了出去。

原本这起打架事件的幕后黑手是藕官的干娘夏婆子,敏探春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她对赵姨娘耳根软,没算计的性格很了解,并且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面对不怀好心的奴才挑唆赵姨娘,她没有漠然视之,而是“越想越气”,并且命人一定要查出是谁在背后挑唆。

探春的这些表现都是饱含着对赵姨娘的保护之意,毕竟血浓于水,她们母女之间的血脉之情是割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