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我国对外国的高铁技术极其感兴趣,可是,我国当时并没有相关的技术和人才,怎么办呢?我国想出的办法是从外国引进,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初我们向德国方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他们就给了我们极高的卖价。

我方当然不能接受,于是提出了我们的要求,每一辆车低于2.5亿元,技术转让也不能超过1.5亿欧元。这样的两方对弈下,结果是谈判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世界上并没有许多公司与国家掌握高铁技术,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日本新干线和德国的西门子,而且它们的名号至今也很响亮。日本的新干线当时极其适配我们国家,新干线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营,技术较为完备,是我们较好的选择之一。

德国的西门子也具有极其成熟完备的高铁技术,它的性能能够保证高铁在350km的时速下也保持稳定。和他们合作意味着我国的高铁技术能够实现大踏步前进,我国还专门为更好地与他们这些企业合作而设立了动车联合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车联合办公室一经成立就马不停蹄地奔赴合作。他们一部分前去与日本新干线交涉,结果不尽如人意,在日本境内竟然只有川崎重工愿意与我们合作,而且这样的合作有一部分原因是这家企业即将破产。川崎重工愿意为我们出售技术的消息也引起了日本国内的不满,于是,这家企业拿出一套缩水的技术卖给我们,才勉强堵住国内纷繁的舆论。

动车联合办公室还有一部分前去与西门子对接,结果更加棘手。西门子对自己的定位极其清晰,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高铁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顶尖的。于是,面对中国这样一个送上门的肥羊,当然要狠狠地“宰”上一笔。所以,西门子的报价简直高得离谱,单单是一辆列车就要3.5亿元,技术转让高达3.9亿欧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门子本来以为我国要因为技术原因被迫屈服于这样明显的高价,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坚决地拒绝了这个报价,并且抛出自己的价格底线,这下本来想敲我们一笔的西门子又不同意了。

在紧张地谈判气氛下,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我方突然占据了主导权,主动表明考虑到中德两国的关系,我方真诚地与德国西门子合作的态度,并且给了德方5分钟的考虑时间。然而,即使是这样真切的态度,西门子还是没有丝毫降低他们的报价,这样的结果难免令人惋惜。最后这场谈判以我方的一句“你们可以回德国了”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谈判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明确地表明了我国的态度。高铁技术是很重要,我们也带着诚意来与各家企业合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任人宰割。和德国西门子的合作失败了,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了法国阿尔斯通和加拿大庞巴迪。在我国与西门子谈判结束的背景下,这两家公司都企图借助与我国合作以开拓中国市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无数多次的交涉和谈判之下,最终愿意参与中国高铁竞标的就是川崎重工和这两家公司。三家公司都对拿下与中国的合作信心满满,他们都具备当时中国所需要的高铁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车联合办公室显然没有被这样热烈的氛围冲昏头脑,他们还在计划着如何让这三家公司毫无保留。所以,在招标正式开始前,办公室提出了三点限定条件。

第一点有关公司,要求三家公司必须在中国境内注册合法公司,这对中国高铁发展有利。第二点有关技术转让方面的,要求这些公司必须转让相关技术,这是我国合作的重要目的之一。而且,我们还提出技术评价,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必须学到技术,如果我们没学到,那这笔技术转让费我们是不会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点有关于合作,合作方的选择被限定在北车常客和南车四方中。三个公司对上仅有两个合作方,结果就是他们必须毫无保留。这一条运用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因为这样的局面与冯梦龙《智囊全集》中“二桃杀三士”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动车联合办公室的目的所在。

最终结果不必多说,就是三家公司投标,并转让了高铁技术。这样一场谈判可谓大获全胜,甚至斯坦福大学还把这场谈判列为经典谈判,足可见得它的意义。

结语

如今我国的高铁技术名列前茅,但是当初我国技术落后时依然依靠智取拒绝了屈服和妥协,这有赖于我国古人的智慧。

今日话题:中国高铁技术引进谈判霸气一搏,外企傲气冲天,我方:好走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