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多达数十个王朝以及四百位皇帝。而如果说到其中较为出名的几位,西汉王朝中的汉武帝等人则常常上榜。
凭借着自身在军事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西汉王朝成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成为了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标杆,常常为后人所歌颂。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堪称标杆性的存在,却在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出现了较为频繁的太后干政现象,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奇怪。
一、西汉历史上出现了数次太后干政情况
1、吕后干政成为汉朝初年最大的危机
说到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女性干政事件,吕后的名气绝对排得上前列。一方面,吕后与汉高祖刘邦结识于微末,在他尚且处于贫贱状态之时就选择和他结婚。
在之后刘邦称霸的过程中,吕后以及其背后的吕氏家族中人也曾多次对刘邦给予过关键帮助,可以称为刘邦最为仰仗和心腹的势力之一。
另一方面,吕后本人的政治手段也颇为高明,不仅在剿除异姓王时起到了重要作用,韩信也就是被吕后所诛杀,她还通过多方联络势力的方式打破了刘邦试图改立太子的设想,极大稳固了自己的皇后和刘邦在去世之后的太后地位,并最终为自己的干政行为铺好了路。
事实上,如果仅仅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其实吕后算得上是一位不错的执政者。在吕后执政期间,西汉继续实行着汉高祖刘邦统治以来的休养生息政策,有效维护着西汉社会的稳定。
即便是在自己遭受匈奴首领羞辱的情况下,吕后也能够做到保持理智,没有愤然选择与其开战。然而,若是从皇权交替的角度来看,吕后却无疑是暴君了。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吕后大肆提拔吕氏宗族之人并对他们委以重任,同时还对刘姓宗室子弟展开了一系列打压乃至迫害的行为,
当时的汉惠帝刘盈以及之后的前少帝、后少帝也都相继成为她的傀儡,几乎要将江山归于吕氏家族,其干政甚至是掌控朝政的程度之深可见一斑。
2、薄太后与窦太后在西汉女性干政史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虽然吕后在其生前对西汉朝政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同时也为了保障吕氏宗族之后的生存和延续使用了诸多手段,但是在西汉开国功勋集团以及一众刘姓宗室子弟的反抗下,吕氏宗族最后还是在吕后去世不久便被剿灭。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维系整个国家的稳定,在平定吕氏叛乱的过程中立下极大功劳的周勃、陈平等人决定拥立当时被分封在代地的刘恒为帝,他也就此成为后来的汉文帝。
虽然继位的过程有些许波折,但随着之后汉文帝权力的愈发巩固,其母亲薄太后与妻子窦太后也逐渐开始在朝政上出现声音,成为西汉女性干政史的重要角色。对于薄太后,史书上对于她及其家族的记载相对来说其实比较少。
而纵观整个西汉历史,薄太后的家族也是少见的可以在皇帝和太后去世后能够保全下来的家族,“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
也就是说,薄太后本人的干政意愿绝对算不上强,这也是其家族得以保全的主要原因。但是,意愿不强并不代表就毫无作为。
相反,薄太后不仅曾经成功劝解汉文帝放弃亲征,同时也在营救周勃等人一事上起到过作用,这足以说明薄太后在政治上是具有影响力的,只不过她使用的不多而已。至于窦太后,在政治上的作为相比薄太后来说就要更多了。
虽然从最初的出身以及工作来看,窦太后都是处于当时社会的最底层,但随着她与刘恒的成婚,这一切都得到了改变。之后随着汉文帝的去世,窦太后的身份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其在政治上的发挥空间自然也相对应的扩大。
不仅汉景帝受到了来自窦太后的掣肘,之后的汉武帝同样如此。当汉武帝试图改变之前西汉王朝无为而治的理念之时,窦太后直接给了他当头一棒,让汉武帝直到窦太后去世之后才真正可以说是开始掌控国家。
当然,窦太后对于汉武帝的限制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是对他的保护,防止他面对来自其他老臣过大的压力。
3、汉元帝王太后干政埋下了西汉灭亡的种子
虽然从干政的著名程度上来说,吕后在这几位太后当中的名气最盛。但如果说到对西汉王朝的影响程度,那么这位王太后才应该是独占鳌头。作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太后,从与汉元帝结婚开始,王太后直到西汉灭亡之时仍然继续在新朝生活了五年。
当汉元帝去世后,王太后自然而然地被其子嗣刘骜尊为皇太后,成为西汉政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之后随着汉成帝刘骜的去世,王太后又被继位的汉哀帝董欣尊为太皇太后,其身份和地位进一步得到抬升。直到汉哀帝董欣又去世,汉平帝刘衎继位,王太后仍然在西汉政坛上起着作用。
而在王太后的干政生涯当中,她做的对西汉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提拔了王氏家族当中的王莽。早在汉成帝刘骜继位后,王太后便已经着手提拔王氏家族之人,西汉朝堂各处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王太后的寿命太长,导致在汉哀帝时期,西汉朝廷上出现了四太后并立的奇特景象,汉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也都分别有过干政的行为,但最终还是因为活得不够长而没有斗过王太后。
最终,在王太后的举荐和保护之下,王莽成功掌握了西汉的朝政大权并建立新朝,西汉就此灭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太后干政对于西汉的灭亡可是作出了相当“突出”的贡献。
二、西汉独特的社会环境为太后干政创造了条件
1、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使皇帝不敢过分违背母亲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孝道一事有着相当高的重视程度,这不仅是在儒家学说中如此,在其他学派中也同样是核心之一,甚至可以说就是中国人的普遍观念。这种情况正如在《大戴·礼记》当中所言: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
因此,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西汉统治者当然也对孝持以高度重视和尊崇的态度。纵观两汉数十位皇帝,除了两位开国皇帝,其他皇帝的谥号当中全部都有着一个孝字。
而在两汉所主要采取的选官制度——察举制中,孝廉也是其中重要的考试科目,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也能够极大决定他是否能够做官。虽然从权力的掌握来看,皇帝应该可以说是至高无上,但对于孝道一事,他们却仍然需要小心谨慎。
这不仅仅在于本心当中对于母亲的尊重,更是因为提倡和遵从孝道也是他们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手段。在古代社会,忠与孝往往被联合在一起,并且在西汉时期出现了“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的论断。
因此,一旦皇帝无法遵从孝道,不仅会使西汉王朝赖以提倡的以孝治天下观念得到颠覆,其自己也会承受诸多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乃至为其他人发起叛乱行动提供借口和理由。因此,西汉皇帝一般来说是不敢过分忤逆太后的。
2、太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政治权力
虽然在现如今看来,后只是对于女性的尊称,但在早期古代社会,后却与王、帝等字一样,也是对于君主的尊称,直到西周时期才最终演变为专门对于女性的称呼。
然而,即便如此,后者在法理性上却仍然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权力,《白虎通·嫁娶》一书当中便认为后是“明海内之小君也”,这在两汉时期尤为明显。
因此,从政治制度的建设来看,皇后与太后本身就具有一定权力,能够对朝政进行干预。此外,在担任皇后与太后的时间当中,她们本人也积累了相当程度的政治智慧与手段,并且能够将这些手段得到应用,从而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权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这样一股来自太后的政治势力,皇帝自然不敢轻易怠慢,否则就会是在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这无疑是不明智的。
三、总结
总的来说,西汉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高频率的太后干政事件,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西汉本身的社会环境较为独特。太后干政一事不仅仅代表着太后本人对于朝政的干预,其背后所代表的更是以太后为主导的外戚集团的崛起。
面对权力的诱惑,几乎很难有人能够保持理智,这也是外戚集团往往都会极力扩张自身权利的重要原因。然而,当他们在疯狂扩张的同时,危险却往往也随之来临,西汉时期外戚家族大部分都走向灭亡便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资料:
《西汉太后临朝预政问题研究》——杜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