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医者,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车祸病人,却无法与家属取得联系,签署手术同意书,是该启动紧急流程挽救生命,还是继续等待授权?

若选择前者,那么医生定然要承担所有的责难和压力;若选择后者,那么无疑是眼睁睁地看着生还的机会在眼前一点点消逝。顾魏,义无反顾地选了前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长达七八小时的高难度手术后,得到的却是家属声色俱厉的斥责:“为什么没有经过我们家属的同意,就切了我儿子的器官?要是我儿子好了,什么都好说,如果我儿子有什么三长两短,我饶不了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病人尚在重症室里,事情就被家属在网上恶意传播。顾魏不仅遭到舆论声讨,还被院方暂时停了职,取消了外派德国的学习机会。 挽救了一条生命,却要赔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公道何在?

成年人的崩溃,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

提及对医生的印象,多数人都会提到一个字“忙”。可究竟有多忙?对于顾魏来说,是他成功瘦身的秘诀之一,是经常连吃饭都顾不上的连轴转,是随时可能被一个急诊电话叫回去的“全年无休”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顾魏是一名极其负责任的医生。可一次完全出于本心的正确选择,却在这三句话中,一步步被置于崩溃边缘。

不被理解之苦。家属的一再质疑,他虽然有苦难言,却毅然宽慰院领导,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做医生本来也是高风险职业。”他能明白却依然无奈,可世人若多一份理解,他们的付出是否就不那么苦涩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情,是千变万化的,医学,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可在亲人的病痛面前,人们往往把无助和悲愤转移到医务人员身上,却忘了,他们也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生命得到挽救。

不被信任之痛。全网的谩骂,虽然让他心痛,但医者本分依然支撑着他。直到,面对其他家属“还是想换个医生主刀”的质疑,才让他禁不住反问:“你说我们努力坚持这么久,是为了什么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顾魏看来,职业声誉和医疗生涯比生命还要重要,当病人对他已经不再信任时,对他来说就是最坏的结果。一开始的笃定和信念,在背离初衷的现实下,轰然倒塌。他,再一次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不被帮助之难。如果说,被医院“停刀”和取消进修,是正义缺位之下不得已的牺牲,那么,神情恍惚的他,还能说出“您要的承诺,我现在给不了您”,就是在前路未卜的情况下,能给林之校的最好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人们的悲欢并不相同。当顾魏遭遇如此大的重创时,林之校却一味沉浸在自己的爱情失意中,即便在知道真相、尘埃落地后,也并未给予应有的谅解,反倒为当时所受的伤害耿耿于怀。

直至,她看到“吊销执照”的新闻时,才意识到整个事件的严重性,匆忙赶到医院为顾魏鸣不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若家属多一份理解和信任,院方多一份支持,林之校多一份共情,顾魏不会独自离开那么久。可惜的是,那些不动声色的责任感和深情,总是淹没在负面情绪和一己悲欢中,让英雄们流汗又流泪。

在整个事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气场全开的严秉君医生。

面对家属的咄咄逼人,严医生不再隐忍:“好心好意做手术,怎么就最后还成逃犯了,还畏罪潜逃,这以后谁还敢当医生啊?谁还敢治病救人?现在多少孩子想学医,想考医学院,家里拼了命地拦着劝着,就因为你们一句无良医生,你们所谓的讨回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他所言,他不是在替顾魏说话,而是为所有的医生发声。因为,从读书到临床,一个医者的养成,需要具备的素质太多了:超强的体力、超强的抗压能力,还有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顾魏一事,以病人苏醒而得到大和解。可现实中呢?那些面对无能为力结局的医生,即便是竭尽所能,也不会这般幸运吧?

而有的人,就因无法忍受恶意揣测,放弃了。顾魏的小师弟,就是在实习的第一年,因为想要救活病人,坚持做了两个小时的心肺复苏,却被家属怀疑是操作不当心中有愧,这才心灰意冷地离开了这个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属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毕竟都是外行,却总是在一群专业的医者面前讨论是非对错,不是班门弄斧吗?他们的恶意揣测,也可以理解,但因此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又该由谁来买单

只怕事态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可能是顾魏这样的好医生,失去了执业资格,社会上又少了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可能是令顾魏身边的从医者心寒,失去了坚持的信仰;更有可能是,未来从医者寥寥,导致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究,信任崩塌之下,没有一个既得利益者。

也提醒我们,不知全貌者,勿妄断是非;不辨真假者时,勿推波助澜。正所谓: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