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考生”黄蛉,不够二本线却上了985,现状让人唏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传承,而汉字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经历了无数个朝代的变迁,拥有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而甲骨文,则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最早的文字之一,它对研究我们古人的生活、文化、政治、经济有着重要意义,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很多精通甲骨文的学者,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甲骨文无疑就像天书一样。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曾经有一名高中生在高考时花了超一个半小时用写了一篇甲骨文作文,虽然最后被老师判定“走题”,最后作文仅得了6分,但他却因此被985名校四川大学破格录取,他就是被称作“甲骨文考生”的黄蛉,他的现状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蛉出生于四川绵阳,他天生怪才,从小便对古文字情有独钟,然而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并不突出。2008年,黄蛉第一次参加高考却不幸落榜,他无奈只好选择回到绵阳南山中学复读。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恩师蒲体超老师,作为“资深”甲骨文爱好者,蒲体超给了黄蛉许多指导,他的甲骨文造诣开始突飞猛进。

2009年高考的前一周,黄蛉的学校发了《考生须知》,关于语文作文的说明中,没有规定不能使用古文字。于是黄蛉灵机一动,他想高考时可以用古文字写作文,这样一定能够出彩!要知道,他当时已经会写7、800个字,而已经被认知的甲骨文总共也就1000多字。结果在高考中,黄蛉光作文一项便花费了超过一个半小时,可想而知他基本没有时间去做别的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作文是写完了,然而阅卷老师在批到他的作文时却伤透了脑筋,甚至还专门请来了相关的专家,只可惜不知道是时间不够还是其他原因,最终他跑题了,这篇作文只得了6分,而他的高考总成绩也只有428分,甚至还没有达到四川的二本分数线(436分)。不过虽然高考成绩很不理想,黄蛉却因此“一炮而红”,一篇名为《高考阅卷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的帖子被广为流传,吸引了各大高校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刘钊教授对黄蛉赞不绝口,他送给黄蛉一本自己著的《古文字构形学》,让小黄通过电子邮件跟他学习。刘钊表示:“黄蛉对古文字有一定天赋,我很欣赏他,虽然复旦本科难以破格录取,但是到考研阶段,我可以给黄蛉推荐,提供读研的便利和指导,黄蛉可以报在我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同年8月,四川大学的一批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对他进行了测试,而测试的结果令专家们感到非常满意。9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对黄蛉发出了录取通知书。

由于对古文字感兴趣的学生实在是太少了,而黄蛉却恰恰拥有这个特长,于是两年内,“古文字达人”黄蛉实现了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从川大锦城学院转入川大本部学习,让无数同学为之眼红。而原本已退休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也被川大专门返聘回校,负责黄蛉的培养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让人感到可惜的是,黄蛉虽然空有天赋,但却欠缺努力,反而仰仗着自己甲骨文特长的“稀缺性”,并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两年后,何崝教授就向学校提出了辞职,理由是黄蛉性格浮夸、不认真学习,总是三分钟热度。

在这名教授离开之后,黄蛉就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他现在在做什么,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真是白白浪费了他的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更不要因为有一点点小小的成绩就骄傲、浮躁,不然最终只会和他一样,空有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