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爆发的俄乌战争,全球多个国家都通过卫星获取到了战场实况图。其中,据称乌克兰的佩切尼吉水库大坝有被俄罗斯军队炸毁的风险,周围的乌克兰民众也被政府疏散,还有人称是乌克兰政府为了抵御俄罗斯军队自己炸毁的。

之后《环球时报》中一张卫星拍摄图的实时报道击溃了这则谣言。这张卫星拍摄的图像正是乌克兰佩切尼吉水库大坝,大坝完好无损,并不存在“有被炸毁的风险”。而这张图像,出自我国海丝一号SAR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群众发问,为什么国外拍摄的俄乌战场图像都是彩色的,而我国的卫星图像是黑白的,难道是我们的技术做不到全色拍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两张图来看,国外的色彩的确更丰富。但是这并不表示我国卫星技术落后于人。相反,我国海丝一号所获取的黑白图像作用更大。

中国海丝一号卫星有多厉害?

2020年12月22日,海丝一号卫星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自此,开始为掌控各地动态服务。

“海丝一号”是国际首颗面向海洋与海岸带遥感的C波段轻小型SAR卫星,实现了福建卫星从无到有的突破,也促使厦门大学当时的海洋观测能力不再停留于水下和地面,而是延伸至天空,成功构建起“海陆空一体化”的海洋立体观测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丝一号卫星的雷达可以穿透云层,不受外界恶劣条件的影响,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晴天还是阴天,都可以做到全天时、全天候获取二维高分辨地球表面雷达图像。

海丝一号的二维高分辨地球表面雷达图像,可以简单理解为——黑白照片。但又不是简单的黑白照片。

它获取的图像并不拘泥于海洋,还包括城市、山脉、冰原等。在提供应急拍摄服务方面,海丝一号是专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海丝一号参与拍摄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应急防灾事件的图像,例如印度尼西亚苏拉维西岛马穆朱6.2级地震、苏伊士运河船只拥堵、泰国曼谷化工厂爆炸、河南洪灾等全球内外热点事件,速度之快,可以说是真正把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做到了极致。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极其猛烈,同时还伴有7.6级的地震和海啸,汤加王国互联网和通讯网全部中断,自此,整个汤加王国完全失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事件引发了全球各地的关注。危害程度极大,一方面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另一方面,如此严重的海底火山喷发,所释放的能量堪比10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对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平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次日,海丝一号立马“开始了应急拍摄,并且连续在1月16日和1月17日成功获取汤加王国首都努库阿洛法地区,以及汤加王国洪阿哈阿帕伊火山地区的灾后SAR卫星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他国家还未得到火山喷发灾区的卫星数据时,我国的海丝一号已经遥遥领先,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得到火山喷发灾区拍摄的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数据。

海丝一号观测结果表明,汤加王国首都的基础设施并未受到明显损坏,首都所在的汤加塔布岛北部和南部海岸线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跟进后续情况时,“海丝一号”SAR卫星已经通过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提供给多个国际组织,帮助开展灾情实地核查和分析评估项目。

不仅如此,海丝一号还参与了冬奥会的拍摄,俯瞰三大赛区。

甚至还在上个月成功获取了乌克兰基辅安东诺夫霍斯托梅尔机场的SAR卫星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丝一号为什么这么厉害?

按照功能来划分,卫星是有很多种类的,我们听说过的可能有军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和空间试验卫星等等,每种卫星的作用都各不相同。

最常见的可能是课本上提到的“北斗”,全称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类似于美国研制的GPS导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讲的海丝一号是一颗遥感卫星,“遥感”就是远距离、非接触的探测技术。

从海丝一号的研发开始,作为国内第一颗商业SAR卫星,它的特点十分明显:轻小、成本低、分辨率高。仅185kg的C波段轻小型SAR卫星,不但拥有聚束、滑动聚束、条带和扫描等多种SAR成像模式,而且最高分辨率可达1米,最大宽幅可达100千米,同时还兼具星上SAR成像处理和AI目标识别等先进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丝一号的研发与使用填补了国内商业SAR卫星的空白,因其集成化和低成本的设计,引领了国产SAR小卫星的快速发展。

2021年3月,海丝一号获取的影像登上我国遥感领域唯一一本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遥感学报》的封面,该图像是2020年12月29日,海丝一号在墨西哥查帕拉湖西部及周边区域获取的合成SAR影像。

海丝一号为何只能拍黑白照片?

或许会有人问,为何我国的海丝一号获取的图像是黑白的,国外却是彩色的?

尤其是在俄乌战争中,我国拍摄到的战区照片是黑白色,国外的是彩色。难道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做不到彩色成像吗?当然不是。只是成像原理不同罢了。

想一下,普通相馆里的老照片修复、黑白照片变成彩色照片,是不是豁然开朗?泱泱大国,把黑白图像变成彩色图像的能力我们自然是有的,但是——没有必要。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海丝一号的成像模式吧。

海丝一号可以全天候、全气候地用雷达扫描进行数据收集,再将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传递到地球的表面,之后再通过卫星接受地球表面传回的电磁波进行分辨、合成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磁波合成图像前,就好比一张张心电图的线条,经过专业人士之手,把“心电图”解析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身体状况图”。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海丝一号获取的黑白图像并不是直接用设备拍摄出来的,而是经过数据分辨合成处理出来的。至于国外的彩色图像,我国也可以拍摄出来,但不是用海丝一号,毕竟术业有专攻。

不就是获取彩色影像吗,我国的“吉林一号”也可以!

“吉林一号”高分02F卫星是光学遥感卫星,成像方式与海丝一号的SAR不同,它主要是以光学成像,也就是拍照,可以获取全色、多光谱等类型的高清遥感影像,其中全色模式的分辨率高达0.75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学成像与雷达成像的优劣,并不是从颜色来比较的,所以也并不存在我国的卫星“技不如人”的说法。

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卫星遥感系统的商业化才刚刚起步,卫星数据与新智能技术的结合不够完善,而且一些与之相匹配的应用系统平台发展滞后,创新转化能力有待提高,产业规模也还不足以与欧美国家相比。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起步晚了几十年,但是进步的速度也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见中国的发展远超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