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的大陆,最早记载于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中:“……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对面……就是海洋包围着的一整块陆地,这就是亚特兰蒂斯王国”。亚特兰蒂斯的人民已经建立起高度发达的文明,他们已经有了相对完备清晰的社会结构。系统的文字,大量公用建筑,并可以运用电,有自己的一套能源系统。直到一万多年前,亚特兰蒂斯人发起了一场与雅典的战争,但是突然之间,这片大陆却由于地震和水灾完全沉入海底。

传说太湖底下有座“失落之城”。

早在2015年,由江苏省文物局牵头,成立了江苏太湖水下考古领导小组并设立了考古工作站,将组织考古学家将对太湖进行摸底考古,探寻埋藏在太湖湖底的“水下宝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哇塞!没想到风光旖旎的太湖水面下居然大有文章!

大家有没有很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有关方面首次公开向社会征集太湖水下考古线索,比如古沉船、古镇村落、水道、墓葬、陶瓷器等水下遗存线索。

水下发现古沉船、水道、陶瓷器这些很好理解,比如说之前一直大热的“南海一号”南宋沉船,打捞出水了大量精美瓷器,有的甚至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一号”清理现场

而说到水下墓葬也不稀罕,离咱们最近的,就是在虎丘剑池水下的吴王阖闾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虎丘剑池

但看到“古镇村落”一项,还是有点吃惊,虽然去过千岛湖,知道淳安和遂安两座千年古城因为新安江水电站拦江筑坝蓄水而沉眠于湖面之下,但是太湖水底居然有“城市”,这还是超越了对太湖的已有认知。

既然权威专家都这么提了,那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咱赶紧运用各种搜索工具进行恶补!

曾经的发现回顾

1955年大旱,在当时吴江县西南已干涸的太湖湖底见有印纹陶片、陶罐,还有古井及古建筑,古井有黑陶片等。

1974年,在同属太湖流域的澄湖湖底发现800多口宋井,井中掏出新石器时代至宋代文物1200多件,同时还有大石块砌成的上马石等古建筑遗址。

1986年,在当时吴县通安乡西太湖底,发现了春秋战国时古井四口,井中清理出战国时期黑陶罐、石斧等文物,还有汉代的井栏圈。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太湖湖底确实存在着一些古代城市的遗迹,随着考古的深入,不排除发现大规模古镇村落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说,现在的太湖在古代很可能是一片适合人类居住的陆地,起码部分水面以前是陆地,否则,如何解释已经发现的古井、陶器呢? 有专家也作了专门研究。

研究的深入:曾经有这么两说···

构造下沉盆地之说,说法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教授就著文,最早对太湖的形成提出了看法,此后部分地质学者根据太湖的形态特征,认为太湖是一个构造下沉的盆地,并为沉积物不断填充,以致成为今天的大型浅水湖泊。

泻湖成因说,说法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影响最大的,其认为在最高海面时(约距今600万年前后),太湖平原是个大海湾,以后由于长江口南岸和钱塘江北岸两大沙嘴不断增长,使这一海湾逐渐被封闭,成为泻湖。1979年版《辞海》在"太湖"词条中亦称其"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至此,太湖的成因,似乎有了权威性的定论。

当然,还有新的说法:平原演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有关部门对太湖湖底地形进行了全面测量,并在湖滨及湖中打了一系列的浅钻和深钻,对湖底40m以上的沉积地层进行了深测和分析。在广泛深入的调查及对大量第一手实物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太湖的形成与演变有了新的认识。

从《地理知识》杂志提供的资料中获悉:

根据测量表明,太湖的湖底十分平坦,平均坡度仅0°0′19.66〃,湖底72.3%处于水深1.5~2.5m,最深处2.6m,湖中没有深槽,也没有大规模浅滩。没有发现《辞海》中所述"最深达4.8m"的地方。平坦的太湖湖底,基本上为坚硬的黄土物质所组成,据测这黄土层距今1.1万年至2万年之间,黄土层表面仅少量深层淤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与"构造下沉,并为沉积物不断填充"的推论显然不符。这黄土地层并与金坛、常州一带地面所出露的黄土是连成一片的。在这黄土层上,尚见有一系列的被淹没的河道与洼地。这些河道与现在的太湖出口大体吻合,如望亭湾、胥口湾、东太湖等。以上湖底地形和沉积特征表明,太湖的前身并不是海湾和泻湖,而是一个覆盖着黄土的冲积平原。经过对这大片平原陆续发掘(发掘点达200多处),发现大量的古脊椎动物骨骼和古文化遗址。包括各种石器、亚洲象、剑马象、纳马象、骨骼化石以及黑陶、夹砂陶、印陶、古稻谷和各种编织工具。其中古稻谷碳14测定为距今6274±205年。这就表明,早在6000年前,古人就已在这里开发定居,从事农耕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上面提到的解放以来的考古发现及据北宋单锷《吴县水利书》所载"熙宁8年(公元1075年),岁遇大旱,震泽水退数里,清水乡湖干数里,而其地为民田,今日太湖也。"这就更说明,太湖及太湖平原这些湖泊的形成,都是在近世人类历史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关于太湖的具体成因学术界还没有盖棺定论,相信随着本次太湖湖底考古行动的推进,会带来全新的发现和更有力的证据,解开太湖神秘的面纱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