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前夕,北京下起连绵细雨,身着棉服的我即兴吟诗一首:“春雨贵如油,诗意竞风流;待到清明日,芬芳满枝头。”

眺眼望去,西山连绵的苍岭上点缀着一簇簇散落的梨花白,楼前的玉兰才刚打上花骨朵。老家的田野怎么样了,该是满树娇粉、满地花黄了吧。校园里的孩子们,花上一节课的时间,正在精心制作一朵朵白纸花。那是我的青葱岁月,身着藏青裤子、纯白衬衫的少年,伫立在烈士纪念碑前,用稚嫩的声音庄严表态:“我们来,歌豪迈,新时代的人生更精彩;立下革命志,学习真本领,我们一起奔向美好的未来……”。家长会嘱咐我们“不要摘陵园的一朵野花、一片绿草,那是烈士对我们的眷恋”“一定要把白纸花,认真地系在碑旁的小树枝上,那是我们对他们的思恋。”  四月啊,是大地复春、生机盎然的日子;四月,也是我们寄托哀思、尽诉情感的日子,对战争年代的革命先烈,对维护和谐美好的亲人。

我自1990年12月应征入伍来到首都北京,经过27年军旅生活磨砺,对牺牲奉献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新兵连训练时,在昌平区一个军事训练场,我曾亲眼见到我的战友、代理排长曹伟为了救战友,用年仅23岁的身体扑向滋滋冒烟的手榴弹,一股青烟带走了我的好战友,那一刻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理解了军人的责任和使命。

转业到地方后,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年都会随区委区政府机关的同志,一起参加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组织的烈士公祭活动。伴随着低沉的哀乐,我们向烈士献花、鞠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不辱使命;我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品读红色经典,传承优秀家风”“家风连万家家风看我家”等红色经典宣传活动,参与了区委宣传部《抗战记忆》《战争记忆》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战疫集结再冲锋》等红色书籍编写工作,由此对石景山区红色资源和光荣传统有着深刻的印象,充分感受到老街坊幸福家园建设的精神内涵。

在北京工作生活30多年,并正式定居,也算是名正言顺的北京人了,我们一家三口逐渐融入北京深厚的文化气息中。为了寻找老家童年的记忆,我曾在石景山、门头沟遍访乡野,踏访古香道、古商道、古河道,追溯石景山区的红色资源,不断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每年清明节,我想得最多的还是为国牺牲的战友和烈士,这可能是我曾经作为军人的一种职业习惯吧。红色情结成为一种宝贵资源,它具有感人肺腑、催人向上的正能量,它具有越挖掘越深厚、越学习越管用的丰富内涵,它具有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这些英雄的思想和事迹,构成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这些红色的思想、精神、情感、义举,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是由坚定的理想信念铸成的,是用可歌可泣的事迹体现的。

又是清明节,我仍然会去附近无名山上转一转、看一看。路边一朵鲜花,一棵小草,都会使我久久地驻足,久久地思念。(恩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