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4月11日,安徽合肥西站站房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如火如荼。(4月11日 人民日报)

目前,安徽合肥西站站房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如火如荼,项目综合开发及东广场项目超大深基坑支护工程也在同步施工。据悉,合肥西站站场规模设计为8台18线,高架站房面积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与合肥站、合肥南站共同构成合肥铁路枢纽“三足鼎立”的客运系统布局。

一直以来,作为沪宁杭铁路核心网的重要辐射地区,以及京沪线、京沪高铁的重要沿线,安徽地区铁路的发展对于协调南北铁路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一直到2008年开始,安徽地区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铁时代。在随后的十多年当中,安徽高铁事业快速发展,以合肥为中心,相继建成了合武客专、京沪高铁、合蚌客专、合福高铁,安徽南部绝大多数城市也逐步通行了高铁。而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合肥西站,将进一步优化合肥地区的铁路网,提升安徽地区的客运承载能力。

多年来,作为中部重要省份的安徽,尽管毗邻沪宁杭经济圈,背靠武汉长沙中部城市群,京九、京沪铁路的重要连接点,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越条件。但铁路主干线的贯穿,可以带动沿线城市的发展,但辐射能力毕竟有限。安徽东部和西部的城市群想要完全依靠铁路主干线获取“发展红利”是难度比较大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卷化”,合肥。蚌埠、滁州等地的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发展铁路事业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通过铁路的贯通,促进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完善当地交通网,最大程度上为城镇发展带来动力。但显然首轮高铁建设在促进安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安徽省多年来在省内高铁组网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合肥为中心辐射全省的高铁不仅有效带动了省内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随着与外省高铁的连通,也为安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