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蔡垒磊

经常听那些胡扯八道的成功学老师,国学大骗子提到“能量”这个词,什么让自己跟宇宙磁场同频,这能量那能量的,听得人五迷三道。

所以“能量”是否真的存在?能量是一个综合性词汇,就算我说存在,也不代表我说的就是他们口中的能量,大家的理解可能是不一致的。他们可能会从玄学的角度去解释,但我们最不应该的,就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们应该给它下清晰的定义。

有能量的人,就是能更高效地创造价值的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切围绕价值创造,谁给你创造价值助力了,谁就是你的能量源;谁阻碍了你创造价值,谁就是你的能量消耗源。举个例子,读书的时候,那些在你一刷题就在旁边说“这么努力干嘛”的人,就是消耗源,反之,那些你一看到他就觉得自己的努力程度远远不够的人,就是能量源。

自身有能量的人,有辐射效果,就像太阳,能给周围人带去能量,他只需专注自己,不需要要求他人做什么,就能自动让别人充满电,动起来。这不是玄学,而是人是比较动物,人会自动根据周遭环境,评估自己的行为合理性,从而跟周遭环境的均值靠近——所谓“一个人的收入,是最亲密的6个朋友的收入均值”大体上也是这个意思,读过大学的都知道,有学霸宿舍,有学渣宿舍,有游戏宿舍,有体育宿舍。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分宿舍的时候,人员都是随机分的,照理说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应该各不相同,但为什么最后整个宿舍都会“趋同”?因为人对行为合理性的主观认定,以及能量值的相互影响,所谓吸引力法则,说穿了就是这个意思。

高能量者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的,如果你本身是一个摆烂党,躺平党,你就会很讨厌高能量者,因为他们哪怕什么话都不跟你说,你都会觉得不自在,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会有负罪感,但你又不想过那样的生活,不想创造更多价值,只想消费,进行低层次的悦己,于是你就会不自觉地远离他们,跟低能量者混在一起,最终你们大家的平均能量就会越来越低。

提升能量这件事不一定能即时悦己,有时可能还令你不舒服,但你的能量储备更足,长远一定是有好处的。

那该如何提升能量?首先就是意愿,如果你没有提升能量的意愿,那么其他方式全部无效,因为能量对你来说是一种负担。只有你想提升能量,提升能量的方法才有用。

其次是跟高能量者为伍,你日常交互最多的人是不是高能量者?如果不是,就要更换,至少跟低能量者不应该频繁交互,不管是父母还是亲戚还是同事还是发小,都一样,都要尽量远离。因为低能量者,绝大多数都是能量消耗者,即当你想创造价值的时候,他们哪怕不在言语和态度上消耗你,也会在行为上消耗你,例如你在专心做事,他们“劝你别做事”固然是一种大消耗,但在你旁边嘻嘻哈哈无所事事,一样是一种消耗,要远离。

然后是珍惜你的能量总量。一个人的能量和意志力一样,都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容量不同,但一定是有限的,比如我的能量总量再大,但如果一天下来都是消耗我能量的事情,那我也会提不起兴趣做其他事。很多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没有成就感,混日子,如果收入能抵消能量的缺失,尚值得考虑,如果抵不过,那就是双亏,肯定是不值得一做的。什么事情会消耗你的能量?两难,无意义的权衡,跟目标相反的力量等等,例如你求人被拒绝,是一种消耗,可是被求的人如果不乐意,要拒绝你,也是一种消耗,对你做的事情不认同,还是一种消耗。因此要保有能量,就得恪守交易原则,不要求人,也不要被人求,日常还得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认同你正在创造的价值。

最后是获胜,获胜会增加你的能量值,而失败则会降低你的能量值。一个总是在赢的人,能量值一定是很高的,也会自信满满,你看所有成功的创业者,大佬,他们的能量值非常高,也非常自信,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自负,本质上是不断获胜的结果,在反馈给他们“做的事情是对的”。而如果做什么都是半途而废,做什么都不如别人,那么能量值就一定高不了。但任何事情你想“随便玩玩”就超越其他人,是很难的,如果你本身的能量不足以支撑你持续解决难题,那你走不入以上的正循环——所以为什么说“放弃是一种习惯”?因为你习惯了放弃,就会习惯失败,而在已经提早预期自己会失败的前提下,你的能量会更低,也会更加容易提早放弃。

最后举个高能量者的例子,科比布莱恩特就是典型的高能量者,他做什么事都得赢,哪怕是和篮球无关的乒乓球,在美国男篮集训期间,当他输给了队友以后,回去就疯狂练习,然后约队友出来直到打败对方为止。同时在集训期间,据韦德回忆,科比总是领先他们一步,当他们6点起来训练的时候,科比就会4点起来练球,导致他们也都不敢懈怠。所以想赢的人靠近他,职业生涯都会变得更好,但混日子的人就会非常不舒服,他们会说科比是个恶棍。

能量是创造价值的关键,要提升你的能量值,就要遵循以上步骤持续做,而财富则是价值创造的副产品,在你走入赢家模式以后,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完)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