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剖析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查处的‘一把手’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暴露出部分‘一把手’在决策、用人、交往、担当、家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及存在的党性不强、自律不严、抵腐不力、监督不够、管理不畅等深层次原因,加强‘一把手’监督、防治‘一把手’腐败仍任重道远。”4月15日上午,辽宁省大连市聚焦“一把手”专题,召开2022年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4月1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俗称。“一把手”说了算,是中国政治体制特定时期下的产物。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单位,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一把手”说了算。

由于权力缺乏监督,少数“一把手”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习惯凌驾于班子集体和组织之上,大搞“一言堂”,甚至一手遮天。认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老子天下第一”,什么约法三章,什么法规制度,都是给别人定的,自己则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把自己打造成“老板”“土皇帝”,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显示绝对权威。

大量事实表明,“一把手”主政一方、掌管一域,往往被不法分子视为拉拢、腐蚀、围猎的重点对象。在我国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主要领导干部即“一把手”。前几年在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受纪律处分的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占总数的1/3以上。少数“一把手”拿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把权力、金钱、享乐作为人生追求,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背道而驰。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近年来一些“一把手”的堕落轨迹,总是绕不开一个“权”字。由于手中的权力集中,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项目“一手抓”。他们把手中的权力视为私产,霸道行权、违规用权、任性滥权,甚至以权谋私、大搞利益输送,对所在地方、单位的政治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一把手说一不二,二把手说二不一,三把手说三道四。虽是戏谑之言,但也点出了一把手腐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过于集中。

“一把手”易“出事”,根子既在权力过于集中还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在一些地方,人权、财权、物权往往都在“一把手”的掌控之下,导致“上级管不到、同级不好管、下级不敢管、群众管不了”。

一位因贪污受贿被判入狱的前县委书记,在铁窗下如此反思:从名义上讲,对一个县委书记有八种监督,但实际上到了我这儿,就只有一种监督,就是自我监督,而自我监督往往是靠不住的。这番痛彻之语,道出了对一把手监督缺位、监督乏力的现实问题。

“一把手”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做得好与坏,老百姓都有非常强烈、直接的感受。如果“一把手”出了问题极易传染蔓延,危害班子、带坏队伍,污染一方政治生态。

“管好一把手,反腐就成功了一多半。”有专家如是说。有效治理“一把手”腐败,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要集体研究决策,坚决制止大事小事“一把手”、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决不能让“一把手”成为“一霸手”。

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巡视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对“一把手”的各项监督,定期不定期地敲敲警钟、做做“体检”,确保“一把手”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使人民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