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也带来了不少的危害。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危害眼睛,影响学习,影响睡眠,最终影响学生的精神意志,使学生生活学习没有了方向,没有了斗志。学生每天沉迷其中,使家长无奈、老师们头疼、社会担忧。如何让学生放下手机也成为学校面临的最重要的且艰难的问题。近几年,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大家分享:

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16岁

其母亲告诉:每天只要回家就玩手机,吃饭玩、睡觉玩、晚上会玩到很晚。已经影响了学习,他今年中考可能连投档线都达不到......

家庭基本情况

母亲:工人,每天上班,时间比较紧,顾不上管孩子,又着急,所以,会经常吵骂孩子,恨铁不成钢。

父亲:退役军人,在家一般不管事,对孩子的事情也不管。

姥姥:强势,爱唠叨,常因孩子玩手机发生冲突。

第一次和学生谈:(目标:身份定位,目标确定,放下手机)

我没有和他谈玩手机的问题,关于手机我一字不提。

第一:和他谈他们学校的情况,老师的情况,同学的情况,他和同学关系的情况。(发现他的好朋友很少,和他一样的情况的同学有一两个和他关系不错)。

第二:和他谈现在你中职一年级了,三年后你有什么打算?(我想就业,)我说挺好的,接着我就问:你知道你现在的专业毕业后都会从事什么工作吗?(不知道)我说:你可以上网查一些资料,我也可以简单给你谈一谈:比如:做保安,当辅警.....(没等我说完,他就说,我才不呢)(很好的时机)我说那你想要从事什么工作?(我要穿上警服当警察)(这个太重要了)我抓住时机:你真的想要当警察(是的)是真的吗?(我要他进一步确认,他的确认很重要,直接变成了他要)当警察有什么好的?(穿警服有尊严,挣钱多。)(进一步确认)我感觉这种情况下就进入行为有点早,所以,我进行了第三步:(在进一步确认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假设你要去北京,你是坐高铁去,还是坐飞机,还是坐绿皮火车。(我要坐高铁)为什么不坐绿皮火车?(里面民工多,味太大我受不了)你知道坐高铁多少钱吗?坐绿皮火车多少钱?(手机查,动车290多元,绿皮火车150元 )我说:绿皮火车多便宜啊,他说:我就要坐高铁。我紧接着就说:妈妈是工人,每个月工资多少?(2000吧)你如果将来上完中职毕业后可能也差不多就这么多,你觉得你能负担起坐动车吗?(老师:我不上就业了,我要上大学)真的吗?(真的)如果现在就这样下去大学能考上吗?(不能)你觉得这其中的障碍是什么?(我不玩手机了)(我装着不知道是他玩手机的事情)哦,你是觉得玩手机影响了你的学习了?(是的)那我不知道你现在对玩手机有什么决定?(我不玩了)(我要让他不玩手机具体化)怎样做你就不玩了。老师:我每天上学前就把手机交给教官保管。(我借机问下去)上完课呢?(玩一会儿)玩多长时间?(半个小时)什么时候玩?(我回宿舍先玩)哦,你觉得你可以玩半个小时自己放下吗?(低头笑)(那我还是先写作业再玩吧)嗯。先写作业再玩,不错的决定。(目标是放下手机)玩到几点?(最迟10点把手机交给教官)做出这样的决定你太厉害了,我相信你。就这样这个孩子决定放下手机开始学习了。

但我们知道,目前他学习的能力上,凭自己是没有办法达成他的目标。同时如果他真这样做了,学习成绩还不能提升,他会打回原样的。为此就有了第二次的疏导:过去一周他确实按照他的决定做了,放下了手机。(第二次目标定位在学习的道路上如何找到支持力量,让妈妈的安排,变成他要妈妈的支持,并学会感恩。)这个过程中让他经历了没有钱的痛苦,他想上一个和同学一样的辅导班,但由于学费太贵,妈妈非常想让你去,可实在没有那么多钱,退而求次上了一个普通的辅导班,对这个孩子有更大的潜能的激发。

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情绪总是影响这个孩子,为此就有了第三次的疏导:通过催眠找到孩子恐惧的根源,通过认知疗法改变他的认知,孩子才顺利地踏上了求学的道路。

这只是一个案,通过这样的疏导帮助了很多孩子梳理了目标,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科技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说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的确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购物、出行、学习、查资料、玩游戏等在所有人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了,手机已经成了互联网的终端机,方便、快速。而且玩手机给学生带了很大的价值:我是被尊重的,我是聪明的,我是可以交到朋友的等等,还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价值,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呢?

所以,我们家长的强制放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是很困难的。在学校,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放下手机、好好学习,会没收手机,更甚者把学生手机摔掉、扔了。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是:你让学生做是控制,学生自己要是追求。我们要将要求学生变成学生自己要,手机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参考文献:

[1]余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2]黄建辉.NLP教练技术[M]华夏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3]朱迪斯.皮尔森著催眠一小时你转人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作者:山西省临汾人民警察学校 田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