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渡是苍溪人民最熟悉的地方。位于县城东3公里处的塔山湾,国道212从山脚贯穿而过。红军渡口在武当山与塔子山之间的峡谷口,山间树木苍翠,郁郁葱葱; 山下滔滔江水奔流向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红军渡·西武当景区,穿着草鞋的红军战士脚的雕塑映入眼帘,无数前辈留下了革命的足迹,浸润在苍山溪水这片红色土地上。苍溪干部群众追寻着前辈的足迹,发扬“负重自强,排难创新,团结苦干,勇争一流”的“苍溪人”精神,用实干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大门左手边是功勋馆。馆前,学生手捧菊花,瞻仰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碑,追忆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馆内,美名榜石碑上铭刻着所有苍溪籍烈士的英名。当时,不到30万人口的县境内,有3万多人参加红军,250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勋馆对面,沿石阶而上,“共产党是工农穷人的政党”“拥护苏维埃政府”“红军胜利万岁”等红军长征时期石刻标语,一幅幅因地制宜又贴合苍溪人民实际和需要的标语,体现出红军发展各个时期的清晰的革命目标、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据统计,苍溪县境内共发现石刻标语1015幅,红军渡展示有110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完台阶,就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展厅里的内容都是以红军在苍溪县的战斗事迹和长征渡江战役为主题,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那个枪林弹雨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国民党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嘉陵天堑,阻我西进,伺机围攻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两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向敌人展开猛烈的攻击。大军西进,势如破竹,国民党惨淡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挥师北上,踏上新的征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出纪念馆,“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在将帅广场响起,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苍溪党员干部走近红军渡开展党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辈,接受“红色革命”精神洗礼,纯洁党员干部思想,卯足干劲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了红军渡景区标志铜塑像前。黑色大理石砌成的塑像底座上镶嵌着徐向前元帅挥毫题写的“红军渡”,格外光彩夺目。嘉陵江上,波涛滚滚浪花飞溅,红军战士怒目圆睁,抿紧嘴唇,神情严肃,仿佛当年杀声震天的战场再现。这座塑像系紫铜板冷锻制成,高9米,长13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渡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2001年“红军渡”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红军渡风景区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苍溪县深挖红色文化,丰富红色旅游教育,高站位规划,立足把苍溪红军渡打造为巴蜀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苍溪县卫生健康局 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