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部“南渡”之第四章“流亡岁月”,叙述“中央研究所史语所”和“中央临时大学”(西南联大的前身)1937年流亡长沙的经历。其中重点介绍了两家单位当时都借用湖南“圣经学院”办公和办学。该章节也提到了明德中学、湖南大学及湘雅医院等校院,提到了岳麓山爱晚亭、黄兴墓及蔡锷墓等名胜古迹,提到李和盛牛肉馆、潇湘馆和清溪阁等餐馆。下面对这些地方的前世今生一一探讨,如下:

【此处请接上一篇:《南渡北归》中的老长沙(一)】

三、 岳麓山爱晚亭黄兴墓及蔡锷墓等名胜

岳麓山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因南朝宋时《南岳记》中"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山中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黄兴墓、蔡锷墓及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等景点。

其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当时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名爱晚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二 :早年的岳麓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三:早年的爱晚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四:今日爱晚亭

黄兴为湖南长沙人,号克强,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 1916年病故于上海,次年移柩长沙,国葬于岳麓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五:早年的黄兴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六:今日黄兴墓

蔡锷,湖南邵阳人,字松坡。辛亥革命时蔡公坡先生在云南起兵响应,“二次革命”中组织护国军讨袁。1916年病故于日本,1917年4月国葬于岳麓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七:早年的蔡锷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八:今日蔡锷墓

四、李和盛牛肉馆、潇湘馆和清溪阁等老字号餐馆

1927年,长沙界址被确定。东至湖迹渡,西达岳麓山,南为金盆岭,北临新河。其中,城南系住宅区,东北系工业区,城北系商业区,行政区位于商业区中,岳麓山一带为文化风景区。

当时,老长沙城的八角亭、司门口、红牌楼一带,非常繁华。而附近的育婴街、青石街,则是传统的美食中心。许多至今仍闻名遐迩的老字号,比如:怡园、徐长兴、玉楼东、奇珍阁及九如斋等都在该区域。其中:

李合盛餐馆由益阳桃江回民李国安,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一家回民餐馆。民国初期,店主为李德生,开设在三兴街。二000年初期坡子街重建时,“李合盛”回归三王街,我曾多次去吃牛肉面,印象深刻。后因高昂的租金外迁,目前仍在正常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九:早年的李合盛餐馆

清溪阁位于八角亭中部,是当年数一数二的粉面馆。潇湘馆则位于附近的育婴街,是家名气很大的餐馆。可惜这两家店铺,已不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二十:早年的八角亭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二十一:早年的长沙城街道图

***待续,请见下篇:《南渡北归》中的老长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