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洋军阀中的实力派人物,但一生致力于“恢复”大清江山,他“反民复清”导致天怒人怨,却最终获得了特赦而无罪脱身。

他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小丑,但他所积累的财富甚至超过了李鸿章,他就是北洋军阀中画风最独特,大清帝国最后一个良心忠臣—“辫子帅”张勋!

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地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手握重兵的大帅呢,他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愚忠“辫子帅”

1908年时,慈禧太后去世,紫禁城里所有的人都只是表面悲伤,但内心却毫无波动。

只有一个人在得知消息后痛哭流涕,那就是当时的从一品提督,节制东三省防军的张勋

得知消息后,他连夜从奉天跑回了北京,并亲自带兵护送着慈禧的灵柩前往东陵安葬,事后还留下来亲自为老佛爷守了2个多月的孝!

当时,连隆裕太后都被张勋这样的“赤胆忠心”所打动,事后更是送给了他一块“淑气清芬”的正大牌匾!

北洋政府时期,就是军阀们互相抢钱抢地盘的历史,唯独只有张勋一个人,是自始至终地都在致力从事着“恢复大清江山”的这一事业。

张勋始终认为:地盘要抢,钱也要抢,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要“复辟”大清这个最高的人生目标。

有人认为,张勋之所以搞“复辟”,是想学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但张勋在“复辟”前不久,曾亲眼见证过袁世凯“倒行逆施,强行称帝”的下场。

可他却依然不忘初心,可见他对大清的忠诚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和北洋其他的军阀比起来,“张辫帅”也确实显得是一个画风格格不入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辫子帅”发家之路

张勋的发家之路并不是北洋正统,张勋是江西奉新人,家中有8亩地,但他的亲生父母在他12岁时就全部身亡了,只留下了一个后妈带着他们三兄弟。

14岁时,张勋因为打架赌钱,将他的后妈气到跳水自杀了,而他的两个兄弟随后都被族人收养了,唯独张勋没人要。

于是他只能去当地的大户许家家里当一个牧童,16岁时,伶俐的张勋成为了许家的书童,从此跟在许家少爷的身边读了6年的书。

25岁时,许家推荐了张勋去江西巡抚衙门求职,但没过2年,张勋却因为打架而惨遭开除。

此后张勋兜兜转转,在30岁时才投到了潘鼎新率领的“淮军”。

张勋参军的第二年,恰逢“中法战争”爆发,潘鼎新是许家家主,时任广东巡抚许仙屏的老朋友。

而潘鼎新的先锋则是湘军出身的广西提督苏元春,更是许仙屏的把兄弟。

凭借着张勋在许家的这两重的关系,中法战争结束后,张勋官至正六品千总,至此,他从一个仆从一跃成为了大清帝国的中层军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在苏元春的举荐下,张勋的仕途一帆风顺,不断接连地升着官!

在38岁那年,张勋已经依靠着各种“剿匪有力”,成为了当朝的三品参将,成功地进入了大清的高级将领之列!

甲午战争后,随着顶头靠山李鸿章的失势,再加上,自己的直属上司苏元春又因贪污而被革职。

张勋迫于无奈,便于1895年的时候,来到了时任“陆军督办”的袁世凯这里,担任了袁世凯的新军先锋官。

张勋在北洋是属于“半路入伙”的,因此对于这个集体他从来就没有什么归属感,而对于袁世凯本人,那也只是崇敬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备受恩宠,忠心不二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连夜带着光绪皇帝出逃西安。

张勋在得知后,便连夜带着自己的直属部队“北上勤王”,找到慈禧后,张勋就一路步行跟随在慈禧太后的轿子边上。

任凭当时腊月寒冬,大雪纷飞,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围绕在慈禧太后的周围寸步不离。

硬生生地以一个大清高级将领地身份,去干着卑微太监地活。

对于张勋这种耿直的表现,慈禧太后感到相当地满意,回到京城后,慈禧就将张勋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此时的张勋名义上还是袁世凯的部将,但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亲信保镖。

1902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去清东陵拜祭,张勋也率部随从保护,同年,张勋再次升职当上了四川昌建镇总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慈禧的特别命令下,张勋依然留在紫禁城里当差,并没有去地方任职。

在慈禧太后去世前,她还特地下令:把正在奉天带兵的张勋叫回了北京,让张勋陪她在颐和园里看戏。

不久后慈禧去世,张勋的伤心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慈禧给予了他无与伦比的恩宠。

虽然在实权上张勋比不了袁世凯,但在荣誉上,张勋却比袁世凯得到的多得多。

因此在张勋眼中看来,他的荣耀和官职一成是来自老东家的扶持,四成是来自个人的奋斗,剩下的五成则全是慈禧的恩宠!

反正跟袁世凯是没有半点的关系,对于张勋“复辟”,人们可能从历史书上都学习过。

可张勋对复辟所做出的努力可远远不止这一次,历史上仅仅打算正式付诸行动的就有三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辫子帅”“复辟”不留余力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是清政府当时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但袁世凯等北洋中人,却一门心思的想着如何从革命党和清政府中两边获利,甚至还要求联名通电:“清帝退位,以求共和”。

唯有时任江南提督的张勋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拯救大清”。

他先是主动上奏,请求带兵前去支援武昌,在未果之后,又亲自带兵前去镇压了想要起义的南京新军。

很快,张勋也凭借着这份忠诚获得了署理两江总督和兼理南洋大臣的位置。

一直到了“南北议和”进行之时,张勋仍然在徐州专心致志地抢着钱和抢铁路,准备招兵买马反攻南京。

结果刚出兵就被革命军给打败,于是张勋被迫放弃了徐州,继续向北地逃到了山东兖州。

袁世凯对此非常恼火,还曾和手下的幕僚商量着,想要搞个鸿门宴来诱杀张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袁世凯在继任临时大总统后,嫌张勋天天戴着辫子太丢人,就派人去找张勋想要强行地剪掉他的辫子。

可张勋却抬出了一口棺材,口中还宣称着:可死,不可从!

很快张勋就发现了,袁世凯对民国的忠诚度并不比自己高多少。

于是他便在济南建立了一个“全国反民复清总基地”,并且汇聚了大量前清的王公大臣和各色的保皇派人士。

筹划着要在1913年4月9日“起兵讨袁”,可是由于保密工作未做好,导致后来事情作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南京宣布了“江苏独立”,于是袁世凯赶紧调动张勋和冯国璋,令二人分为两路进攻南京。

为此,张勋还和冯国璋约定:先入南京者为江苏都督!

张勋觉得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因为此时国民党在南京几乎没有什么部队,而自己则兵强马壮。

自己这次如果可以顺利地打下南京,那岂不是就能在南京恢复大清江山了。

由于心情过于激动控制不住,张勋甚至在半路就打出了前清“两江总督”的旗子,还公开地使用起了前清宣统的年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上,张勋还苦劝着冯国璋跟他一起搞“复辟”,可冯国璋却丝毫不为所动。

张勋赶到南京时,黄兴因国民党发生了“内讧”,导致二次革命濒临失败,于是就提前离开了南京。

而留守南京城的则是黄兴的一个同学,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了南京,于是就开始鼓动军队进行守城,但此时能收拢的士兵却还不足一千。

而张勋凭借着装备精良的2万兵马,也愣是用了整整20天才打下了南京。

随后的张勋在进城后,便立刻全面地恢复了大清的官制礼仪。

他规定:官员上班要坐八抬大轿,下级见了上级要跪拜,军队则全部换成了清军的制服,立志要重建大清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违背民意,自取灭亡

随着“二次革命”的彻底失败,袁世凯先是派遣派亲信控制了张勋在山东的地盘,然后再把他转调为了长江巡阅使,而冯国璋则接任了江苏都督。

长江巡阅使相比于江苏都督而言只是一个闲职,但张勋的思想清奇,他并没有按照命令把官署放在安徽,而是选择在了徐州安家。

张勋认为:徐州是南北东西之间来往的军事重镇,战略意义和商业意义都很大,守在这里可以静待时机,以求来日振兴清室!

张勋在徐州呆了整整3年,他眼看着袁世凯“称帝”,然后又看着他众叛亲离被迫退位,此时的他觉得:“复辟”的时机到了!

1916年4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继续当大总统,而此时张勋则找到了冯国璋,想约他一起推翻袁世凯,共同“复辟”大清皇朝。

但冯国璋却公开发表声明拥护袁世凯,2个月后袁世凯去世,冯国璋便了答应张勋一起参与他的“复辟”计划。

并约定了,利用日本人所提供的一百万经费和枪械,建立一支1000人的“勤王军”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梦想家”,张勋是不会放弃的!

在1916年6月至1917年4月,张勋召集了一批军阀,以保卫“袁大总统家属财产与袁大总统的身后荣誉”为由。

他先后在徐州举行了4次的“徐州会议”,并成功地将自己推选为了十三省区(军阀)联合会的“盟主”。

1917年5月,段祺瑞与黎元洪因“府院之争”而彻底闹翻,两人互相开除着对方的职务,北洋政府瞬间陷入了瘫痪状态。

随后黎元洪请求张勋带兵进京“调解纷争”,于是,张勋迎来了“复辟”的最好机会。

出发前,张勋还与康有为等八个高级保皇党签下了“宣誓复辟”的密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张勋带着“辫子军”的三分之一,大约5000人的兵马,北上进京并拥护溥仪“复位”。

可这场“复辟”的闹剧仅仅只持续了12天,随着段祺瑞的反攻,这一次的“复辟”也很快就随之宣告失败了。

据说段祺瑞兵临北京时,张勋自己的军队都放弃了抵抗,双方都在向天开着枪,就等着张勋体面的投降了。

可张勋宁死不从,最后还是被部下强行架上了车,最终躲进了荷兰大使馆,这场“复辟”也造就了段祺瑞“三造共和”的美名!

复辟失败后2年,由于有不少的北洋旧部都在为张勋求情,也由于害怕张勋逼急了会做出什么更为荒唐的事。

随后,张勋就被接替冯国璋当上大总统的徐世昌给特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辫帅,奢靡度日

张勋在“复辟”失败后,就退出了政坛移居到了天津,并且生活过得是相当地奢靡。

他每日除了叫堂会、听京戏,便是与旧友一起玩麻将,推牌九。

除此之外,张勋在天津还资助了许多江西籍的大学生读书。

这些大学生们在没事时,也都会跑到他的家里与他高谈阔论,而张勋也乐于同他们一起讨论时局。

张勋此人虽然在思想上极为的保守,一心一意地只想着“复辟”大清江山。

但在赚钱的这个问题上,张勋的思想却非常地开阔,对于任何的新兴事业他都非常能够乐于接受!

在徐州担任长江巡阅使时,张勋从南京带去了一台德国造的发电机,还借此在徐州开了一个电灯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移居天津后,张勋还投资了大量的新式工商业以及金融企业,可以说堪称是“津门第一天使投资人”。

除了大量的近代工商业投资,张勋还有大量的传统行业,北洋政府曾清点过一次他的财产:

在他的家乡江西,张勋就有良田1500多亩,山林2300多亩,别墅30亩,外加染坊1处,银号2间,以及多达38个的商号!

此外他还拥有着大量的房地产,仅天津和北京的房子加起来就价值当时的600多万元。

而所有的财产加起来,张勋的实际身价在当时可能已经超过了李鸿章!

1923年9月12日,张勋病故于天津德租界6号的张府中,张勋死后留下三条遗言:

死后绝不允许剪辫入棺;将大部分遗产留作将来大清“复辟”之用,妻妾每人分得1万元,子女每人2万元;死后归葬于家乡江西!

由此可见,张勋至死都不忘效忠于清政府,一生致力于“复辟”。

至此,一代传奇“辫子帅”就这样走完了他荒唐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故事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敬请各位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