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女图》全貌。 本报记者 师念翻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女图》局部。本报记者 师念翻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正在欣赏画册中的《宫女图》。本报记者 师念摄

本报记者 师念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展厅,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壁画,以高度写实的技法真实再现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生活习俗、礼仪服饰、建筑艺术等,堪称瑰丽多彩的盛世生活长卷。

其中,出土于永泰公主墓的《宫女图》,画面内容丰富、人物形象各异,是唐墓壁画中将女性形象描绘得最美丽的一幅。画中的宫女们缓步慢行,准备侍奉公主安寝,有的左顾右盼,有的窃窃私语,将少女活泼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宫女图

名称:《宫女图》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唐代

户籍登记时间:1960年

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壹 事死如生 壁画丰富

永泰公主李仙蕙,唐中宗李显之女,小时候随父迁居房州(今湖北房县),14岁时回到京城。

李仙蕙很小就出落得端庄美丽,文献称其“使桃李之花为之逊色”。并且,她非常聪颖,深受父亲宠爱。

公元700年,李仙蕙被封为永泰郡主,嫁给武延基。公元701年,李仙蕙去世,年仅17岁。关于她的死因,历史上众说纷纭,有的称其死于难产,也有的说她死于武则天的杖杀或毒杀。

公元705年,李显复位称帝后,追封李仙蕙为永泰公主,随后将其灵柩由洛阳迁至乾陵,与武延基合葬。

1960年8月至1962年4月,陕西文物部门对永泰公主墓进行发掘清理。该墓由斜坡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8个小龛、前甬道、前墓室、后甬道、后墓室组成,甬道、墓室均为砖砌,使用石门、庑殿顶屋形石椁等石葬具。

永泰公主墓墓道长87.5米,均宽3.9米,墓室壁画面积近400平方米,从墓道至后墓室满壁皆有。中国古代最早的墓葬壁画发现于西周时期。汉代,墓葬壁画艺术发达,形成了墓葬考古特有的风貌。唐代,墓葬壁画艺术达到新的高峰。在事死如生的观念影响下,墓葬构造也竭力模仿人间等级制度。作为墓葬构成要素之一的壁画,和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一起,成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永泰公主墓壁画内容丰富,有青龙、白虎、仪卫、阙楼、列戟、藻井、宫廷人物等。这些壁画大多分布在红色的“影作木构”下,与墓室结构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座辉煌壮观的地下宫殿。

永泰公主墓前墓室东壁南侧有一组描绘了9位宫女的图像,即《宫女图》,代表了永泰公主墓壁画的最高艺术水准。

贰 风姿绰约 生动传神

《宫女图》场面宏大、保存较好,画中人物为9位风姿绰约的宫女。她们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

宫女们手捧方盒、酒杯、拂尘、如意、团扇、蜡烛等,在为首女官的引领下款款而行,或低语,或回顾,或凝神,神态被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宫女图》中的女性服饰以衫、襦为主,上襦下裙,裙束襦外,上短下长。服饰领口以V形领居多,领口较低,与当时流行的低领轻罗纱相符;裙腰高系,提高了腰节线;长裙及地,仅露出云头履,使女性的身材显得更加修长、亭亭玉立。履,是装饰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图中宫女所着云头履,外形似空中飘浮的云朵,履与裙所呈现出的曲线兼具柔美与动态之感。

此外,女扮男装在唐代成为一种新风尚。9人中最右侧女子着男子袍服。其袖紧窄,领为翻领,头上所戴浑脱帽为少数民族的款式,形如囊,具有保暖功效,带有明显的胡风特征。其袍长度至膝盖以下,比其他宫女所穿之裙稍短,袍内着裤,脚穿短靴。

唐代女性发式多样,初唐时期以高髻为主,在视觉上改变了人的身体比例,使人物更加修长、苗条。《宫女图》中,为首的宫女及手持团扇的宫女的发髻就呈高髻式。手持拂尘、酒杯、方盒、如意的宫女们则将头发梳成了螺髻式。螺髻式,即发髻似螺壳形。其手法是先用丝绦将头发固定,带垂脑后,再盘卷于头顶,其形似螺。此种发髻形式多样,有盘在头顶、头前部、头后部的,也有盘成双螺髻、单螺髻的,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可将女性的仪容衬托得更加美丽,深受唐代女性的欢迎。

手持烛台的宫女发型呈反绾髻式。反绾髻式是一种双高髻发式,目的在于不使头发蓬松下垂,而从头的两侧各引出一缕头发向脑后反绾,然后高耸于头顶。它流行于初唐,与唐人的审美标准相契合。

叁 动静结合 气韵十足

《宫女图》虽是静止不动的,但是通过宫女们回首、低语、凝望、沉思、凝神等一系列看似平常的举动,让人感到那一刻是不同寻常的。动静结合,意境高深,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

《宫女图》群像式的构图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平列式构图方式,人物分布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具有节奏感。画师从人物正面、侧面的不同角度进行刻画,避免了画面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人物姿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造型优美典雅、刻画主次分明、画面生动活泼。

值得一提的是,《宫女图》的画面具有运动感。

一方面,宫女们缓缓前行,衣裙随着步伐的移动而发生飘移,营造出画面的动感之势。另一方面,宫女们微妙的神情赋予整个画面以动感,呈现在观者眼前的并非只是一幅艺术作品,而是一群青春洋溢的女性。她们或凝神思索,或忧心忡忡,或嫣然一笑,或低语喃喃,或俏皮嬉戏,极为生动传神,提升了画面的意境之美。此外,气韵在画面中无处不在,有之增色,缺之无神。

《宫女图》人物形体鲜活,赋予了画面强烈的动态感。图中人物形体最显著的特点是女性形象的体态呈S形。头、颈、肩、臀的巧妙扭动,使女性形象的体态脱离了唐代前期墓室壁画中女性的笔直站立样式,而是赋予女性曲线状的身姿,使女性的阴柔之美得到比较完美的阐释。同时,S形的构图形式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在视觉上观者不再一览无余,而是随着S形的迂回变化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优美与典雅。此外,《宫女图》还增加了观者与画面的距离感,从而为画面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幅画作,人物形象毫无呆滞之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富有生命力。宫女姿态各异,或多或少都带有S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显出宫女意气勃发的精神面貌。

《宫女图》整体构图既注意到人物特点,又顾及画面和谐统一。画面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画师着重通过人物各种微妙的体态变化,使单调排列的宫女神情相应,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使这幅唐墓壁画中的精品达到了艺术效果与历史价值的高度统一。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