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棒到栽种,从烘干等初加工到深精加工再到精加工,在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小小菌菇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式各样的花菇、赤松茸、羊肚菌等干鲜品,一部分走进了沪粤江浙的精品餐桌,一部分通过精加工,俏销东南亚等国家。小小菌菇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村民正在采摘鲜菇

白云区牛场乡小山村尖山组,两山耸峙,小河淙淙,云雾缭绕。白云金相源实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60个大棚的鲜菇进入采摘季,一天可产3吨鲜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势喜人的鲜菇

公司负责人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鲜菇一年四季可采摘,尤其是夏菇,物以稀为贵,在基地每公斤批发价就达12~14元,远高于别的季节。2019年何香源看上了这里海拔适中、两山夹一河的地理优势,投资近1300万元,在这里发展花菇等品种栽培生产,去年生产70多万棒菌种,今年可生产150万菌种,可产1100吨青鲜菇、黄鲜菇,产值近1000万元。公司除了销售鲜菇外,还在政府的支持下,配套建设了烘干车间,添置了加工设备,生产干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村民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贵州明鸿生态种植发展有限公司,更是利用科技研发的力量,将羊肚菌种植加工的利润越做越丰厚。精明的江西人李秋明,去年进入白云区牛场乡就开始了自己的大手笔,一下子投入近千万元建设286个大棚,占地5万多平方米的种植基地。别的企业羊肚菌亩产150公斤已属高产,而李秋明基地的羊肚菌新品种个大肉厚产量高,每亩产量达300公斤,每公斤鲜菌收购价160元,干菌达到每公斤2100元,产品畅销江浙沪粤等沿海发达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村民捧着羊肚菌笑开颜

“下步将推广赤松茸,和羊肚菌实行轮作,经济效益更高。赤松茸亩产可达3500~4500公斤,每公斤20元左右。”善于算经济账的老板李秋明介绍,公司进入白云区牛场乡后,已用工2300个,每个工人价格在120~180元左右,为牛场乡群众带来了35万元左右的务工收入。今后将把制种基地从省外迁到牛场乡,实现产业一条龙发展。带领当地及周边农户和公司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明鸿生态种植发展有限公司的羊肚菌基地

贵州万泰现代农业食品有限公司,更是承担了菌菇产业龙头带动作用。通过连接一产(菌菇栽培生产)和销售市场,使白云区牛场乡的菌菇产业实现了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去年,公司加工生产干香菇500多吨,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食用菌外贸出口龙头企业——贵州万泰现代农业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加工出口干香菇,可实现日加工处理5000公斤干菇的产能。产品畅销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万泰现代农业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精选香菇

牛场乡依托食用菌产业建设的蘑力小镇项目,在蓬莱仙界建设珍稀食用菌示范生产、林下仿野生栽培、菌种研发生产、菌棒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精深加工等项目,将蓬莱仙界打造成以食用菌为主题,深度融合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老养生等产业的蘑力小镇,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实现“产业融合、强业富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菌菇博物馆里的菌菇样本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