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酒令文化与“选仙钱”新考

尹宁

余尝拙作“选仙钱用途考辨”一篇,文章认为现存俗称“选仙钱”的一类面人物、背诗文、或方或圆的宋代钱牌并非宋代文人笔下“昼日闲窗赌选仙”中“选仙”游戏用具,而是一种已失传的酒令用品。

文章大致逻辑为:现存所谓“选仙钱”中的主要人物为曼倩、王母、双成、醉仙等。结合诗文面内容可知,整个游戏围绕着“曼倩(即东方朔)多次窃取王母娘娘蟠桃园中的蟠桃,王母责令看管蟠桃园的仙女董双成捉拿曼倩,捉住有赏,捉不住罚酒”的脉络展开。另有拔宅仙、诗仙、壶中仙、琴仙、棋仙、散仙等六人,与四位关键人物凑成十人。笔者推测游戏规则为:席间一桌十人,采取抓阄的方式,随机抓取铜牌一个,以牌上的人物确定自己本局的角色。“曼倩”作为“偶因向仙苑,三度窃蟠桃”的“偷桃小儿”,是抓捕对象;持“王母”者为游戏的主持人或法官;持“双成”者为捉拿“曼倩”的第一责任人(“王母叫双成,叮咛意甚频。蟠桃谁窃去,须捉坐中人”);“醉仙”(或称“酒仙“)为“双成”的助手。如无法确定席间曼倩身份,“醉仙”须“伴双成饮”,即一同罚酒。如曼倩身份暴露被抓,则曼倩需接受罚酒。其余诗仙、琴仙等六人为增加游戏难度设置的“闲人”,曼倩混迹其中。游戏结束,“闲人”不赏不罚,但可能根据钱牌的身份,赋诗、抚琴等,为酒席助兴。

图1 王母

图2 双成

图3 曼倩

宋人关于真正的“选仙”游戏的诗文,如“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上筹得占蓬莱岛,一掷乘鸾出洞天”、“凤驾鸾车,谁敢争先进”、“桂花庭院是蓬壶,行地列仙图”等,明确表面“选仙”是一种以庭院为场地、“仙图”为棋盘、以“占领蓬莱岛”为终极任务,通过投掷方式“争先进”展开,“小娃”也可参与的游戏,与饮酒无关,其中出现的“鸾车”等元素,也为“选仙钱”所无,明显并非同一游戏规则,将此类传世钱牌定义为“选仙”游戏用品为误判。

图4 醉仙·伴饮

以上论断,虽逻辑通顺,但缺乏旁证,作为定论尚稍显单薄。近日读书,发现有一个起源于宋代、唤作“搜寻隐君子”的酒桌游戏,与笔者推测的规则极其接近。

该游戏载于宋书《宾退录·卷四》,为北宋理学家陈襄创作。陈襄(1017~1080)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原文记载:

“古灵陈述古亦尝作酒令,每用纸帖子,其一书司举,其二书秘阁,其三书隐君子,其余书士。令在座默探之,得司举则司贡举,得秘阁则助司举搜寻隐君子进于朝,搜不得则司举并秘阁自受罚酒。后复增置新格,聘使、馆主各一员,若搜出隐君子,则此二人伴饮。二人直候隐君子出,即时自陈,不待寻问。隐君子未出之前,即不得先言。违此二条,各倍罚酒。”(注云:聘使,盖赏其能聘贤之义;馆主,兼取其馆伴之义。)

图5 酒仙·伴双成饮

“唐有昭文馆学士,时人号为馆主。又云:秘阁虽同搜访隐君子,或司举不用其言,亦不得争权;或偶失之,即不得以司举不用己言而辞同罚也,然则倍罚。司举、秘阁既探得,即各明言之,不待人发问;如违,先罚一觞。司举、秘阁止得三搜,客满二十人则五搜。余人探得帖子,并默然;若妄宣传,罚巨觞,别行令。”

图6 双成·捉着赏·捉不着罚

以上的意思大致为:根据陈襄讲述,古代有一种酒令,以纸为帖,上面写有“司举”、“秘阁”、“隐君子”,其余为“士”。在座的各位通过抓阄的方式各取一帖,抽中“司举”的负责察举“隐君子”,“秘阁”为“司举”的副手,协助在酒桌上搜寻“隐君子”。如果搜捕失败,则司举及秘阁罚酒。

后来,游戏的复杂性提高,增加了新的人物身份“聘使”、“馆主”各一。如果搜出了隐君子,则这两位须接受罚酒。因此,“聘使”和“馆主”虽非“隐君子”,但是在游戏中起到把水搅浑,帮助隐君子过关的作用。一旦隐君子被搜出,则聘使和馆主需立即亮明身份并罚酒。在隐君子未出以前,两人不得公开身份,否则加倍罚酒。

另外,作为司举副手的秘阁,如果其意见建议不为第一责任人司举接受,也不得与司举争权。如果司举不接受其进言而导致察举隐君子失败,秘阁也不得因此拒绝接受罚酒,否则双倍罚酒。司举、秘阁一旦探出隐君子,则应立即说明而不应等人发问(即便说错),否则先罚一杯。每局游戏司举和秘阁仅有3次提问机会,如果游戏参与者达到20人,则可以增加到5次。其余人等即使探察出隐君子的身份也必须保持沉默,不得擅自发言提醒司举,否则重罚,另外须行酒令。

图7 五分·伴饮

图8 十分·曼倩

对照“选仙钱”诗文所体现的内容,则“曼倩”身份对应“隐君子”、“双成”对应“司举”、“醉仙”对应“秘阁”,“散仙”、“诗仙”等“闲人”对应“士”。结合“搜寻隐君子”的规则,复原“搜寻曼倩”游戏规则如下:

酒席一桌十人,在容器(可能类似壶)底部各摸取铜牌一枚,确定本局各自身份。抽签结束后立即亮明身份的人为王母、双成及醉仙。抽中双成者负责察举隐藏在其余七人中的曼倩。醉仙作为副手为双成建议建言,但不得喧宾夺主,自作主张。每轮桌上的问答环节可进行三次,如果三次结束后,双成未能正确找出在座的曼倩,则须与醉仙双双罚酒,醉仙不得因为双成不接受其正确判断而拒绝饮酒。曼倩一旦在问答环节露出马脚,身份暴露,在三轮内被成功揪出,则需接受罚酒。在座的各位无关键身份的“闲人”即使在三轮问答过程中察觉出曼倩是谁,也不得提示双成,否则视为犯规,罚酒数杯。王母为整个游戏各环节的主导者和仲裁者,负责赏罚以及监督游戏中是否有人进行违规操作(如闲人提示双成、醉仙越俎代庖等),确保整局游戏合法合规。

曼倩游戏与“隐君子”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类似“王母”这一身份的人在“隐君子”游戏中似不存在。另外,无法考证“搜寻曼倩”游戏中,曼倩是否有类似聘使、馆主这样的助手;如有,六位“闲人”中谁是他的助手。

“搜寻隐君子”游戏规则的发现,印证和深化了笔者对于存世宋代“选仙钱”性质及规则的认识。宋代酒文化博大精深,酒桌游戏品类繁多,见诸记载的除“搜寻隐君子”外,还有“拈题分韵”、“定题赋诗”、“九射格”、“叶子戏”、“彩选格”、“猜枚”等,不一而足。“选仙钱”实物得以传世,得益于其坚韧耐久的铜质载体。若往时所抽之签为类同隐君子游戏之纸牌,则早已湮灭于历史尘埃矣。宋代传世文献浩如烟海,曼倩酒令记载之本尊是否有幸于某年某月重现天日,为藏界所见,亦未得可知也。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