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衰败祸根源自武则天,武则天恢复了汉宣帝刘询开创的,给周边国家和异族发保命符的朝贡虚名行为,而那些被太宗高宗吞并的唐朝周边异族,靠武则天发保命符行为一个个独立复国,而且她打击关陇集团,使唐朝军事上元气大伤。而且她发保命符恶行在她之后的唐朝君主的行为,已经根深蒂固。李隆基一方面打仗不会用人,一方面又想恢复太宗高宗之疆土,所以才有了发展地方藩镇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隆基对待异族也与太宗高宗吞并异族的行为大相径庭,而是搞刘询那套姑息养奸的朝贡虚名行为。一方面李隆基发展藩镇,而另一方面李隆基仍然执行给周边国家与异族发保命符行为,这样造成一个现象就是外不能吞并消灭周边敌人,而内地方藩镇拥兵自重。而安史之乱戳破了这层窗户纸,而周边原来被朝贡虚名发保命符的异族回纥南诏吐蕃等敌人趁火打劫。最终造成唐朝中期失去对西北的控制,也造成其中期的藩镇反叛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和西罗马帝国末年很相似,原本应该作为军队中坚的主体民族的军事贵族天天醉生梦死,武德荒废,土地兼并又导致原本应该是军队士兵主力的主体民族自耕农大规模破产,兵源枯竭。于是帝国野战军只能搞募兵制(雇佣军),兵源严重依赖蛮族,唐朝的北方精锐军队从上到下全是胡人,说白了唐王朝当时的军队主体就是一群外族雇佣军,对中央朝廷忠诚度极不可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叛乱开始,长安城就和罗马城一样,被野蛮劫掠,区别就是唐朝勉强续了一口,苟延残喘了下来而已。家天下需要最高统治者有极强的政治与治国天赋,甚至是军事才能。要求这样一个人才的出现,需要艰苦的成长环境(或精神或物质或遭遇)下身边还有贤明的亲朋师友帮助。家天下社会在危机的时候需要强硬的中央政权,和灵活的地方授权才能开始解决危机,这些充分说明家天下的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藩镇经常与唐王朝对抗,宋代以前河北出事是常态,秦汉三国南北朝,作为农牧分界线的河北大平原割据是自然经济常态。另一方面在运河建立前中原想要派兵运粮比南下更为困难,像北宋北伐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组织不协调和后勤跟不上,然后被机动兵团包饺子。除了明处藩王外,宋代开始河北割据基本就没了,除了强干弱枝等一系列操作外。客观上宋代周边国家衰落也有关系,像唐代那样四周民族同时崛起极为少见,也就同时期清朝遇到过,却也只是分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背后根本上的问题是农耕时代生产力局限性,军事也是一门专业性很高的组织体系,传统都是以世兵制或征兵制来解决,战争烈度提高迫使征兵模式必须往募兵制转。同时受限于生产力,古代军政不分家,不存在完全独立的后勤体系。加上信息通讯等问题,使得军事主官必须兼任行政主官才能应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遇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上面说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属性。传统方法强干弱枝不好办,那就把边军变禁军,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唐代以前的游牧力量集中在西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往东北转移,使得唐代同时出现两个方面敌人,只能设两个强力方面军。结果唐朝选择了关中,河北就乱了。一场安史之乱两个方面军都元气大伤,这才有后面可能的改革,也就有所谓皇帝谁都不信任乱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