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何时,郭家大门要永远敞开,不可关上!”唐朝大将军郭子仪在晚年时,曾下达这样一条指令,哪怕是晚上睡觉,郭家大门也永远是开着的。

短短几天时间,家中的东西就丢的七七八八,就连妻子的陪嫁首饰都丢了,儿子不解道:“爹,再不关门家里的东西都丢完了,你这是何苦?”

没想到郭子仪却无奈的摇摇头说:“丢点东西算什么?事到如今,还是保命要紧……”

作为唐朝名将,郭子仪地位崇高,为什么宁愿被偷东西也不愿关家门?他说的“保命”背后,究竟有何用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唐的栋梁

大唐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璀璨耀眼的时代,充沛的国力,巅峰造极的文化水平,让这块土地,成了西方人口中的神话世界,以至于当中国人说起唐朝的时候都会自豪的称“大唐盛世”。

可是实际上就在这个盛世之下,隐藏着的是暗流涌动,俗话说盛极必衰,有人在这个盛世中看到了这一点。

这个人就是唐朝有名的大将军郭子仪,作为一名军人、武将,他时刻保持着警惕,因为他很早就意识到,大唐的祥和下实则是危机四伏。

大唐的节度使安禄山,利用花言巧语,深得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心。

虽然表面上安禄山每天在皇帝面前装疯卖傻,实际上心里却另有所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756年,渔阳城的鼙鼓惊天动地,还在沉睡中的李隆基被手下大臣们带着逃出了宫。

逃到了四川成都,眼下的时节,只能困在这落后的山区中,李隆基只得每日哀叹。

就在这时,郭子仪站了出来请命东征,大军压境再加上出色的指挥,很快就扭转了大唐的局势,挽住了狂澜。

凭借着出色的能力,郭子仪南征北战很快收复了许多失地,斩杀无数叛军将领,令敌人闻风丧胆。

安史之乱结束后,朝廷直接封其为代国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也让不少人羡慕不已,此后的郭子仪受到了文武百官和全军将士极大的尊敬。

毕竟如果不是他组织有力的反攻,大唐就可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都说权利是把双刃剑,能让人获得一切,也能将人推入深渊,很快郭子仪就因为权利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郭子仪这些南征北战早已经看透了朝廷的局势,自然有办法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机四伏的朝廷

郭子仪打了一辈子仗,他比谁都明白,真正的危险不仅仅在战场上,朝廷内部的官场里的斗争比他想的要更加复杂。

安史之乱结束后,郭子仪的地位遭到了很多人的妒忌,虽然郭子仪曾经立过大功,但是刀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能叫兵器,放在那里永远是一个威胁。

很快就有大臣向皇上进谗言污蔑郭子仪在平叛时遇到叛军曾经丢盔弃甲的逃跑,白白失去了极大的良机,甚至怀疑郭子仪有二心。

就在这些谗言的攻势下,皇上也失去了判断能力,直接将郭子仪的兵权拿走,导致郭子仪成为一个没有兵权的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面对朝廷的所作所为,郭子仪一言不发,在很多文武百官为他鸣不平的时候,郭子仪选择了沉默。

他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现在皇上对自己产生了忌惮之心,那么就算磨破嘴皮子也没有用。

在以后的几年中郭子仪一直是起起落落,时而有一部分兵权,时而又没有,皇帝始终不肯让郭子仪接触到核心的位置。

后来郭子仪又被封为节度使,但是实际上却不允许踏出京城半步,算是直接将郭子仪软禁在了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被打败的叛军又卷土重来,郭子仪再次被朝廷启用,许以高官厚禄,将兵权又还给了郭子仪。

郭子仪正在驻守前线期间,又立了许多大功,功高震主。

战事还没结束,郭子仪就被宣回朝廷,被派去修建皇陵了。

在这个危亡的时刻,不许郭子仪上前线打仗,这对于郭子仪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也是对国家的轻视。

可面对着这样一种侮辱,郭子仪却表现得非常平静,对于修建皇陵也是尽心尽力,把修建皇陵当做自己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很清楚,皇帝这是怕了,历来皇家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

比如汉朝建立后,韩信就因为功劳太大,被刘邦所猜忌,落得一个被害死的下场。

再比如战国名将吴起,可以说是直接扭转了楚国当时在七国中处于颓势的局面,但最后还是因为,侵犯到了楚王的利益,最终被射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生活。

就在这样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郭子仪活到了八十五岁,算是善终的了。

他早就明白功臣一定会遭到皇上的猜忌,所以在晚年时期,郭子仪下了一条奇怪的规定,郭府的大门一直开着不要关。

他的儿子很疑惑的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不是方便小偷进来偷东西吗?

郭子仪回答道,命重要还是东西重要?

他把门打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外面人看得清清楚楚,能够看到自己家人的一举一动,这也是为了让朝廷安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个时候,朝廷对郭子仪已经起了很大的疑心,用这个行动来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忠心。

通过此事不仅看出来郭子仪,虽然身为一届武夫,但是他的洞察力和品性是非常优秀的。

他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局势,并没有因为自己身居高位就沾沾自喜,就比如当初的韩信,被贬官后,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导致了一个悲剧的下场。

郭子仪相比于韩信就显得更加有智慧,身为臣子,在这个时代中,不能和皇上硬拼,只能用这样的手段自保,只有这样,皇上才没有杀他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让人感叹的是郭子仪的品性,他在经历了朝廷对他的贬官又恢复这些大起大落的事情后,依然能够淡定的面对这一切,宠辱不惊。

正是因为郭子仪的这份坦荡,让他在那个乱世中的名将中能够获得一个善终。

无论在那个年代,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脚踏实地,真正的智慧永远不是高调的,而是时刻保持着一个谦卑的态度。

无论遇到了荣华富贵还是一贫如洗,都要以一个平常心去对待。

这是郭子仪的智慧,也难怪郭子仪能够有一个七朝元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