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有感

多少次了,多少年了成了那首歌词了“心太软…,多少问题都是一个人扛……”。本来退休前就不想打工了。老板也不想要我,可是又找不到合适的人代替我。我也不是那种“电脑一关,把包一背就走的人”。提出多次不干了,要走。其实我与企业没有任何“合同关系”就是一个临时工。那时如果跑了单干,或去其他公司合伙,回原单位都可以,都比现在的结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嘛就这样,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付出了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我过去是国企下岗的,到了退休年龄也就退休了。虽然退休金不多,低水平的养活自己问题也不是很大。本来打算退休后隐居起来,全力写小说,研究字画,做一个“闹市隐居”真文人。

我对中国历史上一些脱离世俗,著书立传,研究诗画的文人还是很崇拜的。他们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延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两种人书写的。舞刀弄棒,打打杀杀的“土匪皇帝”,还有一大群著书立传的文人骚客。其他都是工具、棋子和炮灰。

这不歇了一段时间后,公司叫去上班。没办法又到公司打工去了。有技术就是有这样一个好处,打工不愁无人要。也敢耍脾气,不高兴谁都不怕,敢讲“老子不伺候你了”。用两天画了两套图纸(五、六十张,我画图很快,看一眼实物顺手草图就能画出来。电脑画图更快了),头晕,岁数大了干不了了。但是市场部一句话(客户要求),改方案,白画了重新设计,重新设计了三遍。所以这段时间杂文小说也写不成了。

也打不了几天工了。

《鲁迅全集》还得按计划读,心得还得写啊。写到环境宽松后再写和整理其他的东西。

今天这篇文章是鲁迅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说,听说地听说:乡下人迷信,把雷峰塔的砖搬回家,可以保平安。于是乎众人把雷峰塔弄塌了。

有人哀叹:完犊子了,西湖十大美景缺一了!

我过去在国企工作,国企有句话:“国企就是我的家,国企的东西随便拿。”那时职工的宿舍区和厂区是在一起的,除了大型设备拿不走,基本上就是“厂里有什么,家里就有什么。”

有这么一个职工,每天下班都要用小书包把厂里的两、三块砖拿回家。不久就用每天拿的砖在自己一楼前盖了一间小屋。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都这样国企不可能有效益,只要出现竞争破产也是趋势和必然。

乡下人不是迷信非要拿雷峰塔的砖去保平安,二是一个公物私用,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不要讲雷峰塔,如果没人保护和管理,他们火车都敢劫,电话通讯线都敢割。长城的砖过去不是也扒回家,盖房子和垒猪圈吗?只要物资匮乏,穷,为了生存什么都干得出来。

第二、第三自然段是对“十全”的

从上面这段到今天又是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咬咬牙接着写。不一段一段的分析了,就直接写总结吧。

鲁迅这篇文章表达得晦涩难懂,其实内容很简单。为什么他怎样写我不知道。我胡乱猜一下,可能不对请包涵。1、鲁迅就是这文风;2、环境问题也怕直接说太“敏感”?3、故弄玄虚。

不知道。

我这样理解:鲁迅把雷峰塔比作一个旧体制或旧制度,这个旧制度倒了、崩溃了,总会有一些人对它念念不忘甚至惋惜,还有甚者要修复它,恢复它。

文章讲到人们的“教条主义”和“惯性思维”、“固化思维”,事事都要凑一个数据。

文章讲到不信“鬼神”,不信“权威”。

讲“破坏者”的性质和区别。也就是“守旧者”,“保守派”的斗争。也有“不破不立”的意思。旧事物总要死亡,新的事物必将出现。也就是“新生事物不可阻挡”。

鲁迅看不起“奴才式”的破坏,因为奴才们自私把砖都拿回家了,只有破坏没有建设。

他讲的很有意思,需要深刻理会。

“……不论是前面打着的是怎样鲜明好看的棋子”。当年国企改革中,国企承包和国企改制就是这德行。一些人打着的旗子非常鲜艳,其实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一群强盗和劫匪。职工下岗了,而国有资产却流进了一些人的腰包。

我希望按自然规律“国企这个雷峰塔”该倒就要倒,不是惋惜和留恋。而是那些破坏者都是“奴才”。

讲个真实的故事结束这篇文章。

早年我在一家国企工作,人们的观念就是“工厂就是我的家,工厂的东西随便拿。”那是职工的家属楼,宿舍区与企业都是连在一起的,隔着墙头都可以偷东西。所谓的保卫科也不去真正的管,更有甚者保卫科就是贼窝,帮着拿东西。因为东西是国家的,不是他们家的。领导贪污,职工偷。基本上就是“工厂里有的小东西宿舍里基本上全有”。

有一个职工,每天下班都要用小书包装厂里两、三块转头走。长年累月就是用这些砖,在自己房间的一楼前盖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屋。

是,后来企业破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是一个路标,继往开来。他的一些言语现在也是敏感的。他笔下的人物,阿Q的子孙们到现在也活得很滋润,仅仅是劣根性没改而且还发扬光大了。

2022年4月24日星期日

能不能审核通过我也不管了,挤时间,咬着牙写吧。一定要读完《鲁迅全集》,写完读书笔记。否则就没有资格“谈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