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在我13岁那年的夏天去世的,爷爷是一位老木匠,听奶奶说爷爷以前经常帮村民们干木工活儿,家中的桌椅板凳、饭厨、衣柜也都是爷爷亲手制作,后来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加之爷爷患有支气管炎,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老手艺,不过至今家中还保留着爷爷做的不少物件,或许正是受爷爷的影响,我这个闲人,有意无意地爱记录木匠们在集市上的画面。倴城大集上,摊主大爷正在和顾客聊天。

随着来集市的次数增多,与大爷大娘们也算是半个熟人,淳朴憨厚的笑容,总是让人倍感亲切。大爷说,木匠这个手艺算是自学,干了有50多年,以前做过家具、饭厨、衣橱、过堂屋隔断等等,随着家具厂、专卖店的普及,纯手工的越来越受冷落,加之岁数偏大,只好做些桌椅板凳,拉到集市上销售。

大爷说,年轻时学木匠,一是为了爱好,更多的是为了养家糊口,那个年代木匠算是吃香的活儿,不仅能养活一家老小,还备受村民们尊重,学成后,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晚上在家还要加夜班,接的活儿多的做不过来。老人说,图中偏黄色的坐便椅是用榆木所做,红色的椅子和桌子用香椿木、水曲柳所做,卖价在70元到300元之间,卖价与木料的大小有关。

水曲柳做的小椅子,卖价35元,颜色漂亮、做工精致,一把椅子能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大爷说水曲柳和香椿木深受顾客喜爱,可这两种木头越来越少,尽管如此,匠人们并未加价。老人说,随着工厂流水作业的兴起,他们的收入越发微薄,不少老木匠早已放弃了这个营生,集市上坚持摆摊儿的老木匠们不再为了赚多少钱,而是对木匠这个手艺感情愈来愈深,深到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不能失传。

唐山老家,初春有做黄豆酱的习俗,酱勺成了家家必备的用品,大爷说这些酱勺是用榆木所做,卖价3元钱。大爷说自己做的桌椅板凳虽说不用一根钉子,但能用上百年,甚至百余年。

顾客说自己的老妈去厕所不方便,来集市打算买一个坐便椅,到了大爷的摊位前,相中了这把榆木坐便椅,因是老顾客,摊主大爷最后以50元钱的价格卖给了顾客。

顾客大爷说,以前家中有棵香椿木,年轻时曾经让摊主帮忙做过一张桌子,用了几十年依然如初,颜色越来越漂亮了,老木匠做的桌子板凳,只要不划不磕碰,就算是用上几十年,还是老样子。“这把坐便椅留了50块钱,看看木料,再看看做工,估计也就是个木料钱。”顾客大爷拎起椅子边走边说道。

大爷说,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跟他们提过这个手艺的传承,可儿女们都说没时间学。“都说没时间,都说累死累活干一个月,还没他们干几天赚得多,没时间学咱不能强求,但到我老时,还是要将这个手艺教给儿女们,哪怕是教会一个晚辈,也算是没辜负老祖宗们留下的手艺。”大爷笑着说。

或许几十年后,这些老木匠的身影不再出现在热闹的集市上。时过中午,摊位前没有顾客,老人望向远方,或许是在琢磨着陪伴自己一生的这个老手艺的未来。
几十年前,木匠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值得尊重的角色,他们用精湛的手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地创新,在坚持中不断地升华,每一个物件,都见证了老手艺人们的坚守、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