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气象台发布了大风预警,可是身处渤海之上的渤海二号却没有及时收到警报,就这样在狂风骤雨之下,发生了非常恐怖的事情,你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吗?原来,钻井平台抵抗不住这么大的风雨,所以最终被巨浪掀翻,永远地沉入了海底

摄于1978年8月的“渤海2号”钻井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渤海二号是什么时候翻沉的?事故为何会发生?这场事故中有多少人遇难?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仍能听到大海的“哭泣声”,所以当年渤海二号石油钻井平台沉没的悲惨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被翻过的历史,看看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渤海2号”船队队长刘学与工人、技术人员交流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海的“悲鸣”

1979年的11月25日,这本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天,可是没有人知道隐患早已偷偷埋下,恐怖的灾难即将发生。首先咱们先来聊聊渤海二号石油钻井平台,它其实也算是一艘船,平台的长宽达到了40米,桩柱也达到了72米左右。

钻井船是如何在奔涌的大海中定位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并不是咱们自己造的,因为那时中国的科技实力并没有那么发达。可是当时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海上的石油勘探和开采了,中国也想看看自己海域之内的资源储藏,所以就在1973年的4月25日,以巨额外汇从日本手上买了一艘“二手钻井船”

在这之后,渤海二号就开始了它的“钻油”之旅,据悉渤海二号在沉没之前钻井数量达到了19口,总进尺高达54000多米,这之中有四个都“出油”了。这么来看,他确实也算是功臣了,可是谁也没想到,在1979年时,这艘船会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并且还带走了这么多条无辜的生命。

全国第四次油气调查数据显示,海域石油资源仍占一大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11月25日晚上,海面就刮起了大风,在这种情况下看起来异常“结实”的渤海二号却看起来像是风中摇摆的树叶一般,疯狂的摇晃,而且这个倾斜的幅度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严重。在12级大风的吹拂之下,海浪疯狂地攻击甲板,将上面的东西裹挟下去,所以平台上的74人都忙着抢险固定甲板上的东西,并且谨防海水进入船舱。

但这时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巨浪从通风筒口进入了船舱,应急发电机瞬间被海水吞没。此时平台的水深已经达到了33厘米左右,3号桩的桩腿也被大浪打歪了,整个船体开始倾斜。而当时正值夜晚,海上一片漆黑,钻井平台上的人都非常的慌张。

钻井采油装置结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时拖轮滨海282决定调转航向,想依靠这种方法帮助减轻海浪的影响。并且在凌晨3点10分左右,收到了渤海二号的报警求救,表示船体已经开始下沉。当时拖轮迅速解缆,可是在巨浪的裹挟之下,渤海二号钻井平台就这样消失在了人们的眼前,彻底地沉没了

狂风裹挟巨浪,造成船体倾斜、海水灌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平台上一共有74人,只有两人获救,其余的人全部不幸遇难。虽然后来国家都出动了海军军舰来寻找生还的人,可是找到的都是钻井平台上的遇难者遗体。这件事情一出,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难过,尤其是遇难者的家属,并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

当时的舆论针对这件事情也做了不少的文章,国家对当事人比如海洋石油勘探局局长马骥祥等人也进行了问责和处罚。可是这么多个鲜活的生命已经逝去,人们更希望能够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让遇难者家属知道自己的亲人到底因何而亡

搜救船只没有第一时间到达沉没位置,浪费黄金救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看起来这么结实,并且已经投入使用很久的渤海二号,为什么突然就遇见了这种事情,而且一下子就沉没在渤海湾当中了呢?

事情的“真相”

想要知道船为什么沉,就要先将船捞出来。毕竟仅凭两个幸存者和拖轮关注到的情况并不详细。所以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渤海二号进行打捞,然后请专业人士前来复查

甚至表示,他们应该对事故发生时的情况进行模拟,试图百分百还原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渤海二号石油钻井平台这么大,打捞又岂能容易呢?所以烟台海难打捞局专门将其分割成了十块,然后分别打捞了起来,在打捞完毕之后再请专家前来查证。

“渤海2号”的打捞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 年下半年,六机部 702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科研中心、海洋石油勘探研究院等有关科研单位,对“渤海2号”翻沉进行了反复的实物科学技术鉴定、船模试验和电子计算机试验。

结合船体实物,通过船体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实地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后他们表示,究其原因是这艘“二手船”本身就出了问题。咱们在上文中提到了这艘船本来就是咱们从日本手中购买的二手船,而他们制造这艘船的时间是1968年。所以这艘船的设计方面其实存在着很多的纰漏,比如咱们在上文中说大浪从通风筒涌入了船舱,这实际上是因为通风筒的基地太低,并且没有密封装置导致的。

这种纰漏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当然看不出来了,可是当海上的天气稍微恶劣一些,风浪变大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再者,通风筒也不够结实,据悉当时甲板上共有10个,4个都被打掉了,导致海水涌入船舱,船疯狂地倾斜,最终失去平衡,彻底沉没。

在风平浪静中平稳作业的渤海二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这艘二手船设计上本来就存在着很多的“bug”,但是却没有被我们及时发现,还这样贸然地投入使用,这是相关人员的马虎和失职造成的。此外,当时国内对于海洋作业的安全防范意识确实太弱了,在平台上作业的员工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知道在那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自救逃生,并且“专业的救生衣”也没有穿着到位,只是穿着棉服。

更别说,当时拖轮上面的人也慌了手脚,并没能高效率进行救人。比如在救那两位幸存者的时候,刚将救生筏丢出去,就被狂风巨浪给吹跑了。再者,当时正是半夜,海上又是狂风暴雨,在这样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想要有序的救人除非经历过专业的训练。

海上风暴的能见度极低,营救往往非常困难且需要专业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人指责是因为那时石油勘探局的领导不作为,一味地只想要功绩,而忽视了许多的安全隐患。比如说用了这么久,都没有给通风筒装上密封措施或者将其固定得更好一些?再者,在事故发生的白天,明明多个气象台都已经做出了大风预警,为什么渤海二号钻井平台没有收到呢?

主管石油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记大过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桩桩件件都向我们指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不仅单从船体来说有问题,后续的管理和协作也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之中吸取教训!

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牢记教训,砥砺前行

其实说到教训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想,以后能不能不用“死亡”来当作教训的前提了呢?72名遇难者的家属在事故发生之后的悲伤和无助,并不是所谓的赔偿和褒奖就能弥补的,这种亲人死亡的阴影或许会伴随他们一生

海洋石油工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渤海二号钻井平台已经沉没了,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这之中吸取教训,在这以后绝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并且当大浪刚刚来袭时,平台上所有人冲上甲板进行抢修的情况也让人为之动容。他们难道没有意识到大浪的恐怖吗?

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下,稍不注意人都会被卷走,更别说船被吹得东倒西歪,人根本站不稳。可是在这时,他们还是选择坚守岗位,抢救国家财产,这种精神是我们所有人都要学习和继承的。

遭遇沉船事故如何自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剧已经发生,逝去的生命也不能再复活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坚强地探索下去,逝者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铸成了安全的警示牌,这在无形之中保护了未来更多投身石油勘探的工人。因此,他们都是永远的英雄!只不过,我们也不希望在和平年代再看到牺牲的“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