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25日凌晨3点30分左右,中国一艘名叫“渤海二号”的钻井船,在翻天的海浪中连带着72个努力采取各种挽救措施的员工一起沉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最终沉没了】

而这件让中国人震惊的事故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让人泣血的悲惨真相。

渤海二号事件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着许多稀有资源,而我国的渤海区域就有着大量的石油资源。

现在渤海油田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渤海油田】

不过20世纪70年代我们想开采这些石油时,却十分受限,因为中国虽然发展神速,但总体在当时还是有些跟不上世界的脚步,国内连一套完整的先进勘探开采设备都没有

其他国家知道中国缺工具,都等着好好宰中国这个“冤大头”一顿。

我们追求自力更生,但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不在短时间跟上世界的节奏,很有可能再次像曾经那样受人欺辱。于是国家一边自己研究,一边开始找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说是合作,其实就是我们出钱,他们出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

后来我国从日本进口了一艘二手的钻井船“富士号”,将其改名为“渤海二号”钻井平台,定于1979年11月25日拖到渤海油田新井位使用。

为什么是“二号”呢?

因为此前大连造船厂在1970年已经研制出了一艘“渤海一号”,不过其性能和能力都不如“渤海二号”,当工作人员站上“渤海二号”的甲板时,就能明显感觉到别国技术的先进。

但是遗憾的是,这个“先进”的钻井平台最后造成了一个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

突生变故

“渤海二号”虽然名义上是“船”,但它并不具备机动能力,只是一个可移动的海上平台,行进转移时需要有专门的拖船拖航。

但是在拖航的过程中,海面上开始吹风起浪,等到1979年11月24日晚上8点左右,海上的风浪明显大了起来,整个船身开始大幅度左摇右晃。

11点10分的时候,冲上甲板的巨浪直接把平台上各种钻杆堆、氧气瓶、打桩锤冲得到处乱滚,掉进海里得更不在少数。

等到25日凌晨2点时,“渤海二号”的警铃随着机舱泥浆泵配电盘的火势一起响了起来——甲板电缆因为风浪漏水短路了,失去了泥浆泵,意味着船中进的水都无法排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灾难,最大的问题是巨浪直接把甲板上的第三个通风管给连根打断了,只留下一个直径80厘米且直接通往泵房的大洞,后面一刻不停的巨浪不断把海水从这个洞里灌进泵房。

船上的工作人员赶紧用棉被和苫布堵住这个大洞,但因为泥浆泵已经损坏,船上的积水排不出去,通风管的大洞此刻犹如下水道口,积水转着圈地在洞口处形成了漩涡,棉被和苫布都被漩涡吸进了洞里

大量的积水让应急发电机罢了工,整艘船在大海上伸手不见五指,指挥人员赶紧下令让拖船将“渤海二号”调转方向,好让船尾的生活楼帮甲板挡一挡风浪。

但不幸的是,在调头的过程中,“渤海二号”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船的“渤海二号”】

哪怕全力营救,最后也只救下了2人。

在凌晨的大海上、在滔天的巨浪中、在晦暗不明的凌晨时、在漆黑的海水里,人类还是显得太渺小了。远处的大海恸哭着,仿佛在为牺牲者唱着挽歌。

全船74人,最后只有2人生还。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3700多万元。

泣血的真相

这次巨大的事故震动了整个世界,主管石油工业的领导自上而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和严肃处罚,多人被判刑,并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上向全国人民进行了公开检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日报》有关“渤海二号”的报道】

但是“渤海二号”事故的背后,只是因为领导者的判断失误吗?并不是。

当时我国对待海洋的措施和方式都还是沿用的陆地思维,沉船尚未打捞,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大家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中,石油工业也陷入了迷茫。

1982年,沉睡在海底三年的“渤海二号”被“大卸十块”地打捞了上来,技术人员和专家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勘察研究,才让当年那场事故背后的真相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捞沉船作业】

这艘来自日本的钻井船,本身设计久极不合理。

对比其他的国家的钻井船,这艘船的通风口位置太低,一旦遇到大风大浪,就会让泵房变成一个储水池。

船底的各个舱室之间,也没有密封措施,水一旦灌入,基本各个舱室都不能幸免遇难,这也是大多数员工最后只能跟随的翻船沉入海底的原因。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船在日本投入使用了5年,怎么没见出过中国这样大的事故,难道日本海域没有风浪吗?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艘船在日本早就出过事故了!但是日本刻意隐瞒了这个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渤海二号”】

“一条不合格的钻井船,在渤海湾翻沉。”

这是权威部门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得出的结论。

后记

“渤海二号事故”是中国海洋事业上一个永远的警钟,当时我们的技术薄弱,经验不足,对海洋的认识不到位,加上这条不合格船,造成了中国石油工业历史上永远的痛。

因为这72条生命,中国在发展的路上走的每一步都更加小心,也更加扎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难者名单】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每一个在岗位上为国家发展而拼搏的人。

参考资料:

【1】“渤海2号”翻沉真相·中国石油石化

【2】为何今天再说“渤海2号”翻沉事故?·中国水运网

【3】《中国律师重建30年》专题报道之八——为“渤海二号案”辩护·民主与法制网

【4】油气勘探新发现!渤中13-2油田探明亿吨级地质储量·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