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温 军

有一种职业,人们对他们的称呼迥然不同。有的人称他们为“城市美容师”,说法文雅,这是尊重;有的人则称他们为“扫马路的”、“拖垃圾的”、“掏大粪的”,说法粗俗,带点蔑视。他们的正式身份,应该叫“清洁工”,其中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的,也叫“环卫工”。

他们工作很辛苦,往往是朝迎晨曦霞光,暮伴冷月繁星,夏顶酷暑烈日,冬冒严寒飞雪。

他们双手有老茧,衣服有污渍,脸上写沧桑,尤其是刚从厕所和下水道作业出来的人,身上还散发着异味,让那些十分讲究的俊男靓女们唯恐避之不及。

他们收入不高,家境相对贫寒。常见到一些清洁工累了席地坐着或躺着,饿了啃口干馍或快餐面。一些带孩子读书的清洁工,由于无暇陪同孩子,孩子放学后只能在路旁,甚至是在垃圾箱旁、厕所边做作业。

然而,他们的工作却意义重大,正因为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城市才变得美丽洁净。假如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将生活在垃圾围城、污水横流、空气混浊、怪味刺鼻的环境中,别说是宜居了,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一组清洁工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洁工们为社会默默作奉献,但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偏小瞧他们,不尊重他们的劳动,甚至不尊重他们的人格。

例如,明明有垃圾箱,他们偏不用,随意地向街道上倾倒垃圾;逛马路时,很悠闲地向地上扔瓜皮、果壳、糖纸、饮料袋、烟蒂等,随口吐出的口香糖,要让清洁工费好大工夫才能除掉。对此,大多数清洁工默默地反复清扫。有清洁工实在忍不住,善意地提醒一下,竟招来个别人的辱骂,甚至拳脚伺候。

最近看了一段视频,一位清洁工在清扫时,不小心弄脏了一富家女华贵的衣裳,连忙赔礼道歉,但这位富家女却不依不饶,口里骂着,脚下踢着,还逼着这位工人下跪。并多次把她捡来的饮料瓶等踢得四散。一位路人实在看不下去,指责富家女太过份了,而富家女竟大放厥词,说人分三六九等,她们这等人只能干这个,如果大家都不乱扔垃圾,还要她们干什么?听听,这还是人话吗?这种人华贵的服装、光鲜的皮囊所包装的,却是一副肮脏而丑陋的灵魂!

▼一组乱扔垃圾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些清洁工绝大多数是朴实的,善良的。温州一位清洁工叫张和平,在清理一垃圾箱时发现一黑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捆一捆百元大钞。清点一下,整整30万元!

老张家境贫寒,从未见过这么多钱,但丝毫不为所动,反倒急失主之所急。几经周折,终于完璧归赵。原来,这是一位老板取出发工资的,老板娘将它装进黑色塑料袋,放到出门之处,而马大哈老板竟认为装的是西瓜皮,便随手扔进垃圾箱。这位拾金不昧的清洁工,品德是何等高尚!

在中国,大凡上了年纪的人,大多会知道时传祥这个名字。时传祥是山东人,14岁时逃荒到北京,当了一名掏粪工。旧社会他受尽别人的歧视和凌辱,解放后,他进了崇文区清洁队,他以主人翁姿态从事掏粪工作,“宁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

他任劳任怨,拣重怕轻,别人每天背50桶,他每天背90桶,最多时每天达6吨。他还利用休息日义务为机关学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195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握住他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1966年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周总理在宴会上为他敬酒,这是何等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传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传祥和他的工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时传祥

在咱们连云港灌南县,邵中国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1998年他从家乡到杭州,当了一名清洁工。他不仅干好自己本职工作,而且关心灌南来杭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培训及权益维护,在灌南和杭州市下城区组织部门的协调批准下,成立了灌南驻杭流动党员党支部,邵中国任支部书记。

党组织的出现,让灌南驻杭流动党员们找到家的感觉,感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动了全体务工人员为杭州的整洁美丽作出更大奉献。邵中国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者”、“2012年CCTⅤ三农人物奖”、“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等称号,以他为原型的电影《七叔》作为向十八大献礼片在全国上映。

2017年,已成为灌南驻杭流动党员党委书记的邵中国,当选为十九大代表,在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共议党的大政方针。这是清洁工的光荣,农民工的光荣,流动党员的光荣,也是咱家乡的光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中国(中)在了解清洁工们的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中国接爱记者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中国为书记的在杭州流动党组织正开展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中国为家乡捐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邵中国为原型的电影《七叔》首映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九大代表邵中国回杭州后,在座谈会上介绍大会盛况

一般来说,清洁工学历偏低。香港大学一位干了四十多年的保洁员,叫袁苏妹,几乎目不识丁,然而她却破天荒地被港大授予名誉院士称号。与知名的专家教授院士一样,受到人们的尊敬。

她这位被大家称为“三嫂”的清洁工,40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她几乎能记住全部住宿生的姓名、届次和系别。学生有病,她去抓药,自己贴上药费、车费。

对每位住宿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用她自己的话讲:“拎出个心来对人”。这位清洁工与充满神秘感的“四不像雕塑”、典雅古朴的“旋转楼梯”一并被评为“港大三宝”。已90高龄的“三嫂”仙逝后,港大校长亲自致辞悼念,多名港大校友为其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香港大学做了44年清洁工的“三嫂”袁苏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生只认识5个字的袁苏妹,却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苏妹(前排右一)和院士们在一起

达芬奇说:“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名誉不知大多少倍。岂不见多少人在财富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富豪呢?” 帕拉图说:“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应该说,我们广大的“城市美容师”们,就是这样最有道德的人。

当我们漫步在一尘不染的大街小巷时,当我们徜徉在美如画卷的花海园林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向那些辛勤劳动却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致敬,城市美容师!

致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致敬,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所有劳动者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