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请勿复制全文搬运!)1916年9月15日索姆河前线,呆在战壕里的德国士兵都早已经疲惫不堪!而对面的英军也好不到哪里去,英国人也在连续几天的进攻中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战壕上空的硝烟逐渐散去时,一名德军士兵便开始露出半个脑袋朝外张望!突然,他看见了远处隐约冒出来了十几个“碉堡”。德军士兵很奇怪:难道英国人在短时间内修建出了这些碉堡?德军指挥官闻讯后便赶紧拿起他的望远镜,他朝外面观察了很久后惊恐地说道:“都做好战斗准备!英国人的这些碉堡正向我们移动过来了。”而待这些所谓的“碉堡”慢慢靠近以后,伴随着“隆隆”的马达声德军官兵才发现:它们原来并不是什么碉堡,倒更像是一台台拖拉机!不过,这些拖拉机的两侧却都露出了一根炮管,它们正一个劲地朝德军“喷吐”着炮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克1型”坦克德国人开始尝试用步枪朝这些“拖拉机”射击,但子弹打在这些战车的装甲上都被弹开!面对这种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机器怪物”,德军官兵开始变得惊慌起来!面对这个的钢铁怪兽,德军的机枪堑壕和铁丝网完全失去了作用。最后在一片混乱之中,德军这道坚固的防线终于被英军坦克一举突破了。此战过后,德军便迅速收集这个“机器怪物”的情报,他们要搞清楚英国人到底搞出的是什么玩意儿?后来德军才得知:这些所谓的“机器怪物”是英军刚研发的“马克1型”坦克。当时英国人为了保证这次进攻的突然性,他们都是以秘密的方式将这些坦克运到前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场战斗中,英军一共动用了18辆“马克1型”坦克,一举突破德军防线后向前推进了5公里。如果英军当时还是按照传统的地面战术去攻击,要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英军肯定要付出惨重的人员伤亡!而英军坦克的成功运用,也极大刺激了德军高层的神经!于是,吃了大亏的德国人决定迅速开始研发自己的坦克。“A7V”设计过程1916年11月,德军总参谋部正式提出了未来德国坦克的技术要求,并由“第七统战部交通分部”负责该项目,因此该设计方案被命名为“A7V”,而未来的德国坦克也定名为“A7V战斗坦克”。另外,由于前线局势的紧迫,德军当时对各类车型的需求都很大。因此,德军在研发“A7V战斗坦克”的同时,“普鲁士战争办公室”管辖的第2处,也以A7V坦克的履带式拖拉机底盘为基础开发了另一款装甲运输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军的装甲运输车而第2处的研发进度要比“第七统战部交通分部”快一些,因此他们的样车于1917年3月便举行了实车演示。可惜由于研发时间过于仓促,结果这款装甲运输车辆在测试中的表现十分糟糕:机械可靠性令人发指,机动能力很差,即使在最小的载荷下也是步履艰难。这款装甲运输车的糟糕表现,也导致德国军方对未来的“A7V战斗坦克”产生了怀疑。就连一直对坦克项目大力支持的鲁登道夫将军,内心也开始出现了动摇。于是,当时还处于研发阶段的A7V坦克订单,便从100辆直接削减到10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1月,“A7V坦克”由德国工程师约瑟夫·沃尔默终于完成设计。A7V坦克外观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壳体,设计全重为30吨!不过,虽然它顶着“坦克”的名号,但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它其实更像是一辆装甲运兵车。A7V坦克的整车设计为铆接结构,前甲板的厚度为30毫米,侧甲板的厚度为15毫米,底装甲为6毫米。虽然它采用的是普通钢板而不是装甲钢板,但抗弹性能貌似要优于英国马克1型坦克。在后来的战斗中,曾经出现过A7V挨了英国IV型坦克三发炮弹后,仍能继续战斗的事情。至于A7V坦克的火炮配置却感觉有一些搞笑:虽然当时德国火炮名扬天下,却没有任何一门现成的火炮装备给A7V坦克,于是德国人便给它装备上了一门57毫米速射要塞炮应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除了这门炮外,另外还配置有6挺”7.92毫米马克沁重机枪:车体两侧各两挺,车体后部配有两挺,弹药基数为18000发,这6挺机枪一共有12名机枪手来操纵。当时坦克乘员的人数也不像后来的坦克那样是固定的:A7V坦克的标准配置人数是18人,除了车长、驾驶员、炮手和装填手外,就是2个机械师外加12个机枪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7V坦克剖面图不过由于A7V车内空间很大,多装几个成员或少装几个人都无所谓。因此,其最大的乘员载重数量可以达到了23人。但如果乘员人数太多,整车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性就会变成一件麻烦事。“A7V”实战表现1917年夏天,第一辆“A7V坦克”样车开始测试。尽管这辆A7V样车在测试中同样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但前线的德军却已经迫不及待了,因为他们已经吃够了英国坦克的“苦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德军于是,德国军方决定先紧急生产出两辆A7V坦克投入战场。德军高层认为,只有A7V坦克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订单才会恢复到100辆。1917年10月,第一辆量产型A7V坦克正式下线,并计划年底时全部完成10辆的订单。在1918年3月21日的圣康坦战区,德军用A7V坦克协同步兵作战,对英军发起了第一次坦克攻势。但却由于A7V坦克糟糕的机械性能,并未给英军造成多大的损失。不过德军坦克这一次的集体亮相,却给英国人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威慑!当时英军步兵见到德国坦克后都掉头就跑,他们也终于感受到了:当初德军被英国坦克“狂虐”的滋味!这一场景无疑让德军指挥官们兴奋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A7V坦克作为匆促中的紧急研发品,在它们来到经过无数炮弹洗礼的泥泞战场后,还是暴露出了很多无法迅速解决的问题:它的发动机经常不堪重负抛锚,履带和传动机构等机械部件更是故障频发。另外,由于A7V坦克的车体高大且笨重,经常成了英军最好的“活靶子”,反倒不如英国人的马克坦克。而且A7V的爬坡性能也很差:最高爬坡度只有25度,仅能越过宽两米的壕沟,涉水深度为0.8米。最后就是它的车底较矮,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经常会底盘“托底”。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前的7月9日,德军在一次试探性进攻中,他们的7辆A7V坦克很快就有两2辆因故障而趴窝,而剩下的五辆也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战果。其糟糕的机动能力被德国人自己戏称为“穿越原野的乡巴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遗弃的A7V坦克不过,和英国人的马克1型坦克相比,A7V坦克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的:它只需要一名驾驶员开车,其它人只要负责通讯,维修和武器操作就行,而英国坦克当时则需要4名乘员开车。另外A7V坦克上采用了一种“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乘坐舒适性也要大大好于马克1型坦克。可是鲁登道夫看到自家A7V坦克没有什么“亮眼”表现后,他也很快失去了耐心:“我无法用一些赞美之词来描述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登道夫于是,德军原准备制造100辆A7V坦克的计划被搁浅了!1918年3月,德军最高统帅部下达了一项命令:A7V坦克的量产数量达到20辆后即行终止,多余的底盘全部用于建造变型车。因此到1918年9月,A7V坦克的产量便停留在22辆(包含一辆样车和改装车)。其中有17辆投入到了战场,其余已经生产出来的底盘则改造成全地形运输车和自行防空炮。结语就战果而言,仓促设计定型的A7V坦克可能算不上是一款成功的坦克!但它对德国坦克的研发技术却具有里程式的意义:到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坦克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并在战争中首创了很多新技术。而这些,其实都离不开德系坦克的奠基者:A7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点击关注一下《历史杂谈驿站》好吗?感谢支持!